但我也发现了一些自认为不足的地方,如:
(1)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还不是很连贯,尤其是在第二个过程和第三个过程之间,突然出现的诗歌欣赏会让幼儿产生不明白的感觉,老师在传授诗歌的时候,不应该是让幼儿一句一句跟着学,我觉得这个环节只要让幼儿感受一下诗歌的内容就可以了。
(2)在第二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吃的食物种类再多样化一些,然后讲得再透彻、深化一些,不单单是中国小朋友只吃米饭、饺子、包子,而外国小朋友只吃披萨和汉堡包,我想,如果在幼儿完全理解掌握的情况下,老师就不用在幼儿做幼儿活动材料的时候,一步一步带领着他们去做,而是完全可以放手让的幼儿自己去做,大班的幼儿应该能行的。
在听课现场我一直在想,在发现了这样的不足之后,如果是自己来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我该怎么设计呢?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把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外形上的不同再和幼儿讨论得细化一些,
在讲到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吃的食物种类上再提供得多样化一些,然后和幼儿一起讨论、研究,最后,我会在黑板上贴一个中国娃娃和一个外国娃娃,然后拿出很多混在一起的中国食物和外国食物,让幼儿自主选择去给中国娃娃或者外国娃娃喂食物。
但是既然参考教材把第三部分诗歌的欣赏放在教学活动中,而在目标设计的第二点中要求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中国人很聪明,从而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其实,这是一个情感的目标,想要让幼儿达到这样一个情感的共鸣,我想那就要渲染活动的气氛,除了在让幼儿感受中国之大之后,老师最好在念诗歌的时候配上一点音乐,与此同时,可以不断地出示一些祖国雄伟壮观的图片,或是诗歌里内容的相应图片,我想,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er/706934.html
相关阅读:穿穿脱脱(社会)
幼儿园社会教案:花门帘
社会活动《十二生肖》
喜欢手机的理由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