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小天使,有开朗的心,爱笑的眼睛。所以就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还会常常不讲道理,自私到让人无法忍受。
自私事件之一:“别打电话了!”
电话铃响了,妈妈拿起听筒还没说几句话,2岁的孩子就开始在身边吵闹,甚至还想抢过话筒自己说。孩子们似乎希望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们。即使是电话来的时候,他们也总想方设法剥夺父母通话的权利。
* 孩子真的很自私吗?这可能是大人永远也无法了解的感受——对2岁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了父母的重视和爱护他们就几乎无法生活。因此当电话铃响起的时候,孩子立刻就意识到:“我又要自己待着了。”更糟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种让他不高兴的状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比如,电话铃响起之前,妈妈可能正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者爸爸正打算带孩子去游泳,而当大人拿起话筒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担心,到底还能不能听故事或者去游泳。
* 父母应该怎么办?我们当然知道接完电话后,还会继续刚才中断的事情,但是怎样让孩子也相信这一点呢?我们可以在接电话之前就告诉孩子说:“我现在接个电话,几分钟以后就回来,到时候我们再接着玩!”渐渐地,孩子就会形成经验,爸爸妈妈是信守诺言的,电话铃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渐渐地,孩子也开始学会独自一人玩一小会儿。
自私事件之二:“这些都是我的!”
小孩子通常会无情地拒绝与别人分享玩具,更别提把布娃娃借给其他小朋友了。他们会用双手甚至双脚保护自己的东西。无论其他孩子想和他一起玩玩具小汽车,还是吃了他的一块巧克力,他们都会大发脾气。
* 孩子真的很自私吗?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学会成年人很看重的“分享”这项美德,做父母的只是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当初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这一点的。孩子从2~3岁的时候,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并且逐渐认识到周围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是分成“我的”、“你的”和“我们的”。这样的认识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 父母该怎么办?拥有某些东西和感到安全,能使孩子愉快而且自信,因此他们要保护自己“占有”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使他们明白所有的东西不都是他的,帮助他们区分出不同情况下,物品有的可以分享,有的不能。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些意识:“我绝对不把最喜欢的布娃娃借给别人”;“妈妈刚刚给我买的巧克力,虽然属于我,但是可以给别人吃一块”;“我在沙坑里玩的时候,别的小朋友也可以用我带来的小铲子,但是当我回家的时候要带走”;“院子里的那个秋千不只属于我,住在这里的人都可以坐在上面玩”等等。当孩子越是清楚什么东西属于它,什么可以分享,什么归大家所有的时候,他就越能采取正确的态度。
自私事件之三:“你马上就给我买那个!”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很没有耐心的。当他们脑子里想到了什么的时候,无论是冰激凌、洋娃娃还是去游乐园,都要求立刻就实现,才不管这个时候妈妈要赶在超市关门前,买好全家人明天的早餐,爸爸必须在今天完成他的述职报告。当孩子们的要求没有即刻得到实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叫、发脾气、哭泣。面对这种处境,我们不禁问自己:“这个孩子难道连五分钟都不能等吗?”
* 孩子真的很自私吗?在这种场景下,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帮助孩子学会有耐心,要让他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他们想要的东西,立刻都能出现在他们眼皮底下。当然,做父母的也应该理解,等待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孩子需要一些具体的体验,才知道“一会儿”是个什么概念;他们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变得有耐心。而即使这样,他们有时候仍然会表现得很不耐烦。
* 父母该怎么办?让孩子事先明确规则,对于培养他们的忍耐力很有帮助。告诉他们“在爸爸下班回家之后、和你玩耍之前,必须要先把西装换掉”;告诉他们“现在不能去奶奶家,因为我们必须先把明天要吃的东西买全”告诉他们“在我们去游乐园之前,需要把洗好的衣服晾起来”。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坚持按照对孩子说过的顺序去做事,无论他们是否有意见。虽然孩子会不高兴,但是父母必须表现得很冷静,暗示孩子你完全理解他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安排是不能改变的。孩子慢慢就会知道,虽然有的事情会被推迟,但是不会被爸爸妈妈忘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0809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