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起床后,不洗手脸,还任性地说:“我就不喜欢洗!”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3、正确引导
让幼儿看一些故事书、连环画之类的书让幼儿分辨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提高幼儿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幼儿画册上有两幅画儿,一幅是小男孩儿怀里抱着许多玩具,还要妈妈买变形金刚,另一幅是小男孩儿说家里有玩具不要妈妈买了。
4、约法三章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好吃的,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如果不要好吃的,就带你出去。”
5、冷处理当
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7、适时鼓励
在幼儿有进步时家长要适时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今天自己主动洗了手脸,家长要说上一句:“今天我们的白雪公主真漂亮!”
8、形成共识
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祖父母不要护着孩子。如父母教训孩子时祖父母不能阻拦,幼儿有了仗势,就改不掉任性的毛病。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1895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