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怎样了解孩子的占有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性格培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这在双胞胎之间常发生打闹,因为没奶吃会危及他的生存。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象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占有欲的表现

  当父母领孩子去做客,或是同事亲友领孩子来访,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兴,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方的东西。反之,他们却从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挠对方,以维护自己占有的权利。一旦不能战胜对方,东西被抢走,他们会放声大哭,寻求支援。

  孩子本身的交往的活动,促进了孩子对物的交往的必然性认识。另一方面,就语言发展看,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占有欲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5352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