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饭时,两岁半的儿子小光的食欲都好得不得了,每次都吃得十成饱他才肯下饭桌。可趁着妈妈到厨房干活不注意,小光又转回身来舀了一勺米饭放进嘴里。晚上吃完晚饭,小光还要吃零食。有时刷完牙了上床,突然想起妈妈给他买的第二天的早点,就嚷嚷着想吃,妈妈只能连哄带吓地把小光弄睡了。
有一天早上,妈妈给全家煮馄饨吃。当小光看到爸爸碗里的馄饨明显比自己碗里的多时,就大声地哭起来,还扬言不吃早饭了,甚至威胁说不当爸爸妈妈的儿子了。气得妈妈说:“你那么小怎么能吃得了那么多呢?要撑坏的!”
在外面玩时,妈妈更难为情。小光只要一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吃零食,就用眼睛直盯盯地看着人家,好像家里从来不买东西吃似的。有一次在公园,一个跟小光一般大的男孩子正在吃雪糕,小男孩的家长看到小光看得那么入神,就又为小光买了一根。这让小光的妈妈感到很为难,既不好意思接受,又没法拒绝。
妈妈很矛盾,小光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让他吃肯定不行,但如果任他这样吃下去,以后很可能会变成个小胖子。
现代家庭的生活待遇有了明显提高,这时候,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一样那么艰苦,就像让他吃好。因此,我们常听到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吃得太少,总想多塞给他些好吃的。但是,父母们可能会忽视一点,儿童对于食物的偏爱本身就难以满足,有了家长的诱导,他们就会更加贪吃。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肥胖,影响身体健康。
孩子贪吃,通常都是孩子的心理作用和父母溺爱在作祟。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父母溺爱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的贪吃,都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所造成的。父母经常过多地为孩子提供食物,使孩子在被动地吃的过程中,获得被疼爱的心理满足,从而产生了对食物的更大需求。家长常以食物作为奖品,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贪食。
2.情感代偿
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年龄、体重相同的一组独生子女和一组非独生子女生活在一起,控制副食供给。两天后,结果出来了。实验表明:非独生子女的主食量大大超过独生子女。后来,儿童心理学家又让两组儿童的父母专门照顾他们,他们的饭量就慢慢接近了。通过这个实验,儿童心理学家得出结论:非独生子女在缺乏关怀的情况下,只能用多食来补充情感需求。
这就是典型的情感代偿,有时孩子在一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往往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填补这种空缺,贪吃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3.安全代偿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也会选择吃东西缓解心理。比如,孩子挨父母打骂或小朋友欺负时,只要对方拿出几块糖来,孩子便会立即停止哭闹,而糖的甜味使孩子暂时忘记了方才的不安全感。
4.需求不足
孩子的生理需求是多方面的,当某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用吃食物来代替,而产生贪吃。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会明白,孩子过于贪吃,会影响到他的健康。外表上的损害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它会伤及孩子的大脑。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想吃什么,家长常常是有求必应,致使有的孩子一天到晚嘴不停,这样对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过于贪吃,会导致孩子出现肥胖,为以后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们要在保证孩子充足营养的前提下,不让他们贪吃,特别是不让他们吃过量的高精营养品。应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大脑发育创造好的条件。
孩子贪吃的危害有很多,所以,父母必须控制他们这个习惯,应当让他吃饭时吃饱吃好,这样就可以尽力避免其贪吃。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掌握儿童多食行为的真实情况
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父母发现儿童饭量突然增大或零食需求增加时,就应了解孩子是否遇到挫折,并针对其真实意图加以开导,以防孩子形成间接攻击心理和不正常的自我防卫心理。
2.建立定餐定量表
想要孩子不贪嘴,首先,父母就应当为他们制定一个明确的定时定餐定量表,并认真执行,尤其要严格控制副食量。与此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消化问题,可以督促孩子同时多进行体育运动和户外游戏。
3.尽量满足儿童高层次的需求
想让孩子不贪吃,就要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父母应创造条件,让他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在平常生活里,父母可以多和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以避免儿童产生用食物来代替其他需求的心理。
4.不要强迫孩子多吃
父母对食物的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疼爱孩子不一定非要通过给予食物来体现,多买一些书或玩具也许会更有意义。
5.征求医生意见
如果孩子贪吃的情况非常严重,父母已经无法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就要及早带着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疾病隐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6114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