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也许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先把自己要出国的消息告诉女儿,也许女儿开始会不高兴,但妈妈可以通过反复说明让女儿接受这一现实;妈妈还可以在地图上找到自己要去的那个国家,把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用故事的形式向孩子说明;帮孩子制订一个计划,安排“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如到其他小朋友家去玩等;把自己回来的时间告诉孩子,还可以问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礼物,让她期待着妈妈回来的日子。
妈妈走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送,虽然孩子可能会哭,但她用哭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而且由于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她能够较好地面对妈妈出国的日子。
分离其实是宝宝最早体验的痛苦之一——分娩过程其实就是与母体的分离,宝宝从这时就开始体验分离的痛苦。母婴依恋形成后,母亲出门、上班等分离,让宝宝更频繁地体会分离的痛苦。在这个体会过程中,宝宝学会具有各种情绪,并且逐渐学习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分离,只是在分离时母亲要更有技巧。
宝宝依恋关系和安全感的建立是个缓慢的过程,但破坏它却是非常容易的,宝宝的安全感有时非常脆弱。父母要保护和维持宝宝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宝宝才会信任他人。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婴幼儿在生命的头两年里,最重要的一个心理命题是信任对不信任。这个命题如果完成,孩子会发展出对人的信任,并且在青春期和成人后都更容易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命题没有完成,孩子会很难与人相处,常常缺乏对人的信任,在成长中、成年后更有可能遭遇不良的人际关系。
文:严文华
摘自《为了孩子》
小资料
依恋关系及其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M.艾恩斯沃斯对婴儿依恋的类型进行了长期研究,他及同事考察了大量婴儿在陌生情境下的反应,据此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A型孩子对母亲是否在场不在意,对母亲的离开和回来也没有特别的反应,他们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B型孩子和母亲在一起时表现出更强的探索陌生环境的倾向,对与母亲的分离表现出苦恼;C型孩子一方面对母亲的离开有较高的分离焦虑,但另一方面母亲回来时又拒绝母亲的安慰。这类孩子害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
据学者们研究,大多数孩子都属于B型依恋,这是一种安全依恋,是婴幼儿与照料者之间正常依恋关系的反应,孩子对母亲有一种信任感;A型和C型是不安全的依恋类型,A型孩子没有和照料者之间建立真正的依恋关系。
这三者依恋关系是可以相互改变的。宝宝在一段时期内表现为不安全依恋,到后来由于母亲的细心呵护,转变为安全依恋。但也可能会从安全依恋转变为不安全依恋。这个变化一般是在宝宝12-19个月期间发生。一些事件的发生会促成这种变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8248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