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过张文亮先生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惊呆了,这多么像我们教育孩子时遇到的情况啊!
有一种教育叫“等待”
我的儿子聪明伶俐,学习上虽然不拔尖,但也还算自觉。可是他身上依然有着许多缺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爱做家务。对于这个毛病,我也曾经伤透了脑筋,费尽了心机,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
我并不是一个把孩子当劳动力使唤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再苦再累我都愿意给予孩子无私的关怀和照顾。可是孩子该具备的自理能力总不能疏忽,否则长大后连鸡蛋壳都不会自己剥怎么办!我也给儿子讲过“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之类的道理,无奈他根本听不入耳。丈夫曾经试过用经济奖励措施来刺激儿子,比如做一次家务奖励5毛钱等,且不说收效甚微,这毕竟也不是个长久之计,这种方法的反作用是我们所不敢想像的。有一段时间,我们还采取了记分制度,就是把他每周在学习、修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分门别类以分数考核,哪一项表现好了,就画一颗红星,等到一定时间便总结奖励。这样的措施起初还算有效,但施行了一段时间后,新鲜劲头一过去,儿子便“不求上进”起来。唉,真是十八般武艺全用上,却只能是长叹一声:“孺子不可教也!”
后来,家里的家务,儿子仍然懒得去做,让他倒垃圾,他生气地一声吼,让他洗碗,他却说要看书。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弄得我们也失去了信心,不得不这样想:算了,顺其自然吧!
就在我们几乎忘记了教育中还有一项是关于劳动教育的时候,忽然惊奇地发现,有一天他居然做起了家务!先是主动洗碗,有意思的是,他还戴上了我冬天用的塑胶手套,认真清洗油腻腻的碟子。饭后,他居然去清扫地上的残留物品了,这是个意外中的意外,因为以前他吃过饭的地上总会撒满许多渣子,他连理都不理,有时还会踩上一脚。然而今天,他居然自己清扫起来,我和丈夫面面相觑,难道所有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这种“质的飞跃”么?
我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来反思自己,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是一样急切,我也曾为他的种种缺点而遗憾过,忍不住又打又骂。我们却没想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是有曲线的,有时是高峰,有时是低潮,有时他的内因愿意配合你,有时他的内因在排斥你。就像学习一样,有时他吸收新知识易如反掌,有时却难如上青天。我们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需要我们用艺术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去对待。
有时孩子的成长就像蜗牛一样缓慢,我们跟在他的后面,越想越气,气到极点时,我们就会失去所有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甚至忘记了看路上的风景,一心想的只是怎么教育他,以实现在即的期望,却忘了有一种教育叫“等待”——等待他慢慢地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965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