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爸爸妈妈会抱怨,说孩子对于死亡的态度很漠然。孩子自己班级里的小朋友死了,可他回来以后告诉家长的态度却是很无所谓的,甚至还有孩子在亲人去世时会说:“死了好,再也不能管我那么严了”。让大人“雷”得不行。这到底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还是个别孩子的问题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
解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学院副教授王顺妹,主持幼儿情绪处理研究项目的张婕博士
学前班孩子的任何概念,都来自直观感受。同样,他们对于死亡概念的了解,也是很直接的。因为没有相应的情感体验,所以大多数时候,孩子们对于死亡并没有很好的了解。更不用说会有什么恐惧或者伤心之类的情绪感受。所以只有和孩子很亲近的人去世了,孩子才会表达出伤心或者痛苦。对于死亡,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才开始有意识。
对于家长来说,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起始和终结是比较重要的。在中国的传统中,家长一般都不太愿意让孩子知道死亡,或者和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让孩子尽早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吧,现在孩子接触电脑很早,玩游戏的很多,游戏中常常会有人物死后复活;而孩子饲养宠物,有时候死了或者丢失了,家长也会再买一个。这在很多时候会使幼儿有一种感觉:生命都是可以从头来过的。事实上,曾经出现过有孩子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就自杀,他们以为生命是可以“重新开始”的。
家长对孩子大可不必讳言死亡,应该让孩子了解死亡是怎么回事。这不仅有助于对孩子开展生命教育,还能够教会孩子在面对令人伤心和沮丧的事情时,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一教育可以从大班的时候开始。
家长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孩子探讨生命的起始。比如,遇到了小蚂蚁等小虫子死了,或者是孩子养的宠物小鱼或者小虾死了,孩子栽种的小花小草死了,就可以告诉孩子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死亡意味着这些小鱼或者小虾永远不会再回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孩子死亡是怎么回事。
但是要注意的是,跟孩子说明死亡的含义时,还要处理好他们的情绪。例如告诉孩子,小宠物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和它们在一起时的美好回忆。想一想那些美好的事情吧。
我们曾经在一些幼儿园做过一个项目,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他们的负面情绪,其中重要一课就是通过模拟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小宠物去世,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死亡。事实上,孩子们通过这一课不仅了解了死亡是怎么回事,还了解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09739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