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巧妙对付小“捣蛋儿”
好端端的磁带被拉出带芯系在窗前随风飘荡、趁大人不注意就跑到厨房把米缸里的米粒洒弄一地、用手指按电源插孔说是要学动画片里的人物全身通电发光、把光碟当旱冰鞋踩在脚下“溜冰”……自从孩子学会自己迈开脚丫子撒欢,就时不时做出一些让大人头疼的“捣蛋”行为和“危险”行为。怎样面对孩子这些或具有破坏性、危险性的“捣蛋”行为?是放任不管、顺其自然,还是横加制止、严厉约束?早教专家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些科学育儿的建议。
出场人物:小越 女 11个月
自从刚刚学会自己走路之后,小越就四处走动,时常摸摸碰碰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和人。但是踩到较高的物体上,这还是小越的第一次——当小越伸手去拿柜子高处的玩具,她发现用手够不着,于是她先拿起一个方形木质玩具放在地上,然后踩到方形木质玩具上去。
由于小越只踩到方形玩具的边缘上,没有站稳,又落到了地上。站在不远处的奶奶看到小越的这个“危险”举动,正要上前阻止,却被小越的妈妈拦住了。小越的妈妈脸上写满对孩子鼓励的微笑。小越从玩具上下来后,变换了方形玩具的方向,再次踏了上去,这次她的双脚踏准了方形玩具的中间,稳稳地站了在上面,顺利地拿到了柜子高处的玩具。
从那以后,玩具水杯、饼干盒等都成了她的“垫脚工具”。
情景再现
第一次学会运用工具
需鼓励并保护孩子安全
胡海兰认为,在小越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小越的妈妈能做到在安全的距离内观察孩子,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微笑、眼神及时地鼓励与肯定孩子,这种认可和支持孩子探索的做法,给孩子提供了空间以及反复尝试错误的机会。正是有了妈妈的支持,孩子才能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获得更深、更广的探索。
而小越的奶奶则是抱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想要制止孩子做出如此“危险”的行为。胡海兰说,如果奶奶制止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则失去了探索的机会。如果制止屡次发生,孩子就会形成“这不敢、那不能”的想法,从而失去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影响婴儿独立运动的发展,以及学习新动作的能力。
“当然,家长在孩子探索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安全监控。”颜媛说,因为孩子在认识新的事物时,无法辨别事物是否具有危险性,因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比如刀具、打火机等危险品,要置于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家中最好撤掉容易倾倒的摆设,同时还要遮盖好电线插座等。
孩子在探索未知世界
“说孩子‘捣蛋’,这完全是从大人的标准而言的。孩子这些所谓的‘捣蛋’行为,让家里物品的整洁和秩序受到了影响,给大人造成了‘麻烦’。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在对世界进行探索。”南宁市莹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说,孩子一般在1岁多时开始学会走路,其所能接触的范围也大大增加,这时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也更好奇,因此在发现好玩的事物时,就要上去打探究竟。这种“捣蛋”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知识的增加以及控制力的培养,渐渐收敛。
南宁市维开幼儿英语机构教师、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专家胡海兰认为,有意图和目标指向性的行为,是8~12个月大的婴儿的最显著特征。
胡海兰对小越的这一“危险”行为进行了分析:首先,为了得到玩具,小越尝试垫高自己来拿到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小越学会了使用工具来达到目的。在此之前,她可能只对身边能够得着的物品感兴趣,而现在她运用工具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不仅能拿到眼前的物品,远处、高处的东西也能设法得到。胡海兰表示,孩子对外界的探索越多、范围越广,其能体验和吸收的认识和经验也就越多。
其次,小越把垫脚的工具,变换方向,反复尝试,最后她确定脚下的玩具是可以增加身体高度,通过这些“垫脚工具”,可以弥补她的身高差距。她这是在通过尝试错误以及反复练习,达到了以动作探索世界的目的。她从反复尝试到最后确定的这个过程,又有了新的发现——工具与目的的关系。利用工具可以达到目标,改变环境。孩子在认识更多新事物的同时,还认识到活动本身也可以了解与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行为分析
解决战略
对付“捣蛋儿”注意五点
不论是打翻米缸的米,还是损坏家中的物品,这些行为与小越把脚垫高拿东西一样,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面对孩子在探索世界时给成人带来的“麻烦”和担忧,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在真正的危险面前,家长又该如何巧妙阻止?专家表示以下五点必须注意。
注意一:别中断孩子的探索
“首先,孩子在‘捣蛋’时,只要不危及孩子的安全,家长就不应随意中断孩子的探索行为,否则会抑制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胡海兰说,家长随意中断孩子的“捣蛋”行为,不仅会导致孩子的探索行为的终止,还会使孩子减少甚至停止利用动作来认识、探索世界。
注意二:用适当的玩具替换
颜媛表示,家长在提供安全环境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孩子适合的玩具。比如,孩子喜欢撕报纸,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剪纸DIY类的玩具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如果孩子喜欢玩米缸中的米粒,家长可以购买类似的串珠类玩具进行替换。
注意三:不要过多地介入
“成人过多地干预,就是在剥夺儿童成长的权利。”胡海兰说。过多的干预可能造成以下后果:首先,成人的评价标准干扰了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孩子会焦虑和对自己的否定,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走向独立和自信;其次,成人的干预可能造成孩子依赖的性格,每次都有成人在旁边进行纠正和引导,这就暗示孩子:你只有获得成人的帮助才能完成好这个任务。那么,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没有思考和尝试错误的主动性,而是等待或者马上求助父母的帮助。
注意四:介入要讲究技巧
胡海兰表示,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是危险的,家长就应平静而及时地进行阻止,并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该行为的危害和危险性。部分家长在看到孩子发出危险行为的时候,因为自己情绪突然紧张、害怕而去恐吓孩子或向孩子吼叫,这样会导致孩子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形下,被妈妈的情绪感染,也感到很紧张害怕,变得胆小怕事。
如何平静地阻止和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的物品?胡海兰举例说,如果孩子要摸烫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摸热的馒头、热的水袋等,让他们感觉到“烫”,并且告诉他/她开水壶也这么烫,所以摸不得;也可以和孩子做游戏,通过触摸冰水、凉水、温水、烫水,来感受温度的不同。
注意五:发出求助再引导
当孩子向成人发出求助的信号——眼神、语言、动作等,那么成人便需要给孩子恰当的引导。这个时候的引导,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行为,更好地完成目的,而且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对成人或者外部世界的信任。胡海兰说,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温暖的爱和支持的儿童,在长大后遇到困难,便不会轻易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绝望。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10856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