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如果睡眠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难以入睡了,经常在半夜醒来后哭闹,或反常地特别嗜睡,那么很可能他正承受着对他而言难以承受的心理紧张。这类压力可能直接源自他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他不能适应和父母分开睡,或换了一张他感到陌生的床等),也可能间接来自于其他因素(如父母吵架、遭到大人斥责等)。
食欲
长期的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甚至拒绝吃饭,如果出现厌食而又找不到肠胃或消化方面的问题,这很可能是宝宝的情绪出了问题。
敏感
原本性格随和的孩子突然变得异常敏感,如:当他正在用积木搭建一座大楼并即将完工时,却突然倒塌了,他可能会失望甚至绝望地大声叫骂、号哭起来,那么这很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所引发的神经质表现。
行为
语言能力有限的婴幼儿排遣压力的最常见手段便是通过咬、打、激怒或欺负玩伴等攻击性行为。这种下意识的“准暴力”可能源于其内心的强大压力。
性情
如果一向热爱幼儿园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赖在床上不起,借口说“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了”,或突然与幼儿园里最要好的小朋友疏远甚至不再理睬他,此时孩子必定心中有着巨大的烦恼。
恐惧
孩子怕动物园里的毒蛇、猛兽倒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如果他既害怕一个人独睡又害怕所有的陌生人,既害怕上幼儿园又害怕参加游戏竞赛,那么就一定不是正常事了---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恐惧感极可能与其内心的不安定情绪息息相关。
谎话
如果孩子突然谎话连连,如:前天假装生病,昨天谎称别的小伙伴拥有了什么新玩具以“敦促”父母也为其购买等等,那么理应引起父母的注意。要知道,如果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撒谎,这可能是因为他正经受着太多的压力。
哭泣
通常宝宝哭泣是由于饥饿、疼痛、疲劳或其他类型的不适,但如果一个本来不大爱哭的孩子变得动不动就泪眼汪汪,那么这也许是他正遭受心理折磨的一个信号,而且他还下意识地将哭泣当作减轻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3 4 5 后1页
父母要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孩子有时有小病小痛,父母给他处理一下就行,不一定非要上医院,这时,父母扮演的是“家庭医生”角色。但从全面来讲,父母扮演“家庭医生”这个角色,不仅要医治孩子身体上的小病小痛,还要医治孩子心理上的小病小痛,也就是说父母要扮演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角色。
通过反射情感的方法,安抚委屈的孩子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如,小勇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不高兴,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小勇说:“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刘娟的,可是老师硬说是我打的,真气人!”这时,我们可以接着说:“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师硬说是你打的,是气人!”小勇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一边的,气也就慢慢地消了。
又如,孩子告诉妈妈:“今天上课时我一直举手,可是牛老师就是不叫我回答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啊,一直举手不得回答问题,心里一定不好受!”。
父母用孩子的原话,把孩子的情感反射出来
或者将孩子潜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孩子的情绪便会趋向平静。
相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一个劲地追问:“老师对你说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清楚?!你怎么这么蠢?!”
这种追问和责备,只会火上浇油,使孩子越加感到不满和委屈,使孩子负性情绪的能量成倍地增长,这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各种情绪的自然流露
与成人一样,孩子也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是毫无掩饰的,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会使得孩子的各种情绪能量得到及时的宣泄,这当然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这些情绪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压抑。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这里所提倡的情绪宣泄,与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某种不合理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3 4 5 后1页
有的年轻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绪自然流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他们往往不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时,他们强行地让孩子自我压抑,甚至有的父母还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自然流露。有的男孩心里难过时大哭不已,往往会遭致父母们的讥笑或者斥责:“男子汉也哭,羞!羞!!羞!!!”、“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如果长期地经常这样压抑自己或者受到压抑,最终将会使孩子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孩子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很多时候就是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或者正当的宣泄而造成的。
通过玩具和游戏,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具有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的功能。把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如,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提供积木、棋类、串珠等需要“静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而这些玩具,对于那些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来说,会更容易令他们沉迷于此,而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们就越发变得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
制作性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给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动态的玩具,如惯性玩具、声控玩具等,让他们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追逐汽车、飞机、坦克,踏着童车四处转,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对孩子存在的某些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矫治。如孩子对黑暗产生恐惧时,可以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 4 5 后1页
温情提示:为孩子解压的五把钥匙
当宝宝出现种种心理紧张的征兆时,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他的心理压力便会有效地得以缓解或消除。当然如果症状严重,那就应该向心理医生求助了。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来的,所以就必须每天都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要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的起初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着别人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别人有异性朋友自己没有等等,就因此会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于是孩子会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候做父母的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要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和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么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是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演习,比如你假装做你孩子的同学,要抄他的作业,或你扮演他的一个同学,怂恿他抽烟,让他学着怎么样去拒绝,也可以把角色颠倒过来演习,让孩子先经历一下模拟的情况,培养实践经验。
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意见、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言行,驶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了比较强的自尊就会拥有勇气、胆量和单间别力,就能不和一些人同流合污。
3 4 5 后1页
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假如所学的东西都是他所喜欢的,他就不会觉得是负担是压力了;相反的,假如他所不喜欢的却偏偏要勉强他去学的话,那肯定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所以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他自己的意愿。
3 4 5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11538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