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发展,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发现并及时的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成长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
如何帮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1.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个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家长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评价孩子,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如果家长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评价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孩子会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
2.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
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孩子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3.教会孩子认清自己
周围人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4.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5.创造机会,感受挫折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
6.满足孩子爱的需要
家长们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使孩子获得安全感 家人的关爱是能够使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受欢迎的,得到认可的,好的家庭和谐的氛围让他会对外部世界产生基本的信任,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外界交往.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着孩子的性子.
7.放手让孩子照顾自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力量
家长有证明自我价值的需要,就容易过分溺爱孩子,生活小事也一味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等,家长满足了自己,却剥夺了孩子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照顾自己的生活,处理自己的事务,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机会,更多的信任和爱,使其获得力量感和自信心。
8.“我”的存在
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幼小的婴儿却是很成问题的。“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初生的婴儿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分不清主体和客体只不过是在以后与外界事物不断地交互作用中,才逐渐“发现”自我。这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开始是模糊的,以后渐渐清晰起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12005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