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吃顿饭,那可是得全家齐上阵,好言好语地哄劝孩子“吃一口,就吃一口”,要么就是拍着桌子训斥孩子“你到底吃不吃”,或者是奖励孩子“好好吃完饭就买个棒棒糖”——然而做了这么多,依然没有什么卵用,甚至这些话还让孩子陷入不好好吃饭的习惯误区。
“再不吃,就不带你出去玩!”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在饭桌上磨蹭,就会用恐吓的语气,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他再不吃,就不能出去玩之类的话。
头几次大人口气凶一点时,孩子就被这些恐吓震慑住了,倒也开始吃饭了,不过好景并不会维持多久,因为家长往往并不会真的兑现这个承诺。大人嘴上说的惩罚,实际上一个都没发生。
这种前后不一的矛盾行为恰恰证明了大人在说出这句话时不明确、不肯定的态度,孩子自然就不愿意接受你给他定的规矩了。因为他知道,你是“说着玩”的。
“就你这样,还想得第一名?”
没有孩子一开始就愿意当最后一名,所以有时候,朋友的孩子也会在吃饭前信誓旦旦地说今天自己要得第一名。但当大家开吃之后,孩子的各种小动作就来了:一会儿玩玩勺子,一会儿摸摸垫子。
大人提醒几次无果后,就开始用激将法进行“羞辱”了。
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教育方式,大人原本指望用这种“羞辱性”语言刺激孩子变得更好,但孩子的理解和大人恰恰相反,这些指责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否定和鄙视他这个人,以至于孩子以后在吃饭这件事上,甚至在其他事情上都有可能变得更加不自信。
“如果半个小时内吃完,就可以看一集动画片!”
朋友的父母很喜欢用糖果或看动画片,激励孩子吃饭。
一开始这招挺管用的,但渐渐就不奏效了。吃饭本该是让孩子自身感到愉悦的行为,一旦他觉得吃饭这件事,是需要得到“回报”的,他就会认为不好好吃饭是应该的。
并且他可能还会认为,自己在有奖励的时候才吃饭,很多家长容易陷入过度奖励的陷阱,觉得孩子表现好就应该夸赞和奖励。但往往事实会朝越来越糟糕的方向发展,因为过度奖励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获得的基本满足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1202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