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他们挑幼儿园了。可是当入园日期临近,心中还是忐忑不安。就怕看到孩子无助的眼神,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喊:“我要爸爸妈妈…”这样的画面想想都心疼。身为父母,可以做哪些准备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度过分离焦虑呢?
“ 准备一:让孩子相信,你走了还会回来。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依恋的家人一去不回。这样的担心会让他们在你不在的时候紧张、焦虑、无法安心地做任何事情。如何让孩子对你产生信任呢?做给他看比说教更有用??你可以拿出几天时间,循序渐进地和孩子练习分离:
比如,最开始可以故意去洗手间,告诉孩子“xx,我要去一下卫生间,马上回来”。之后可以借口去别的房间打个电话,5分钟回来。等孩子开始适应你的离开了,你可以下楼15分钟再回来,逐渐过渡到离开2个小时(你睡醒觉妈妈就回来了)、半天(吃完午饭妈妈就回来了)、全天(晚饭时候妈妈回来)。有几个技巧:
一开始从2分钟到1个小时的分离最好是你特意制造的,而不是突发的,这样才能从容地和孩子提前打招呼,然后保证能按时回来。
语气尽量放松愉快,回来时告诉孩子:“我上完卫生间啦!”或者“我打完电话了”,来提醒孩子你可以说到做到。
另外,研究表明,离开前给孩子布置具体的任务,会让孩子更习惯和你分离。比如,当你和1岁多的孩子在玩过家家,可以告诉她“妈妈要去一下洗手间,你帮我做杯果汁吧,我回来喝!”。当你需要出门时可以说:“妈妈要上班啦,午饭的时候会回来,来帮我关门!” 孩子习惯了之后,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更容易和他们建立固定的再见仪式(比如击掌、飞吻、亲吻手心等)。
“ 准备二:放轻松,积极看待分离焦虑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觉得“被抛弃了”,甚至留下心理阴影。但大量研究表明:适度的分离焦虑是健康的。分离时的焦虑情绪其实是健康亲子依恋的结果。就像学走路难免摔跤、学游泳难免喝水,学习独立也要学会暂时的分离。
适当的分离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别焦虑。
分离本身并不会导致任何心理问题,重要的是分离后孩子所处的社会心理环境 (Fogel, 2014, p310)。比如老师是否理解孩子哭是正常的,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妈妈,你可以哭一会,或者我可以抱着你”,而非强迫孩子不哭。又比如老师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当孩子哭的时候,保持平和、理性的沟通方式,不会因为自己情绪失控而对孩子大喊大叫。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其实是不放心老师,那么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问问老师如何看待分离焦虑,孩子哭的时候一般如何处理,会做什么,说什么。
否则,一旦家长对老师和幼儿园不信任,就会有很多行为将这种情绪传达给孩子,如:
面容忧虑。不敢看孩子的眼睛。说话更急,语气中有明显的不安。平时在家再见一次就走了,到幼儿园却千叮咛万嘱咐,迟迟犹豫不肯走。
所有上述肢体行为,都在告诉孩子:
我不放心你??我觉得你还没有足够能力应付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不放心这里的老师??我不确定他们是否能把你照顾得很好。我不放心这个环境??我不确定这里是否安全、舒适,我不确定你在这里是否会开心。
你的这些焦虑信号,会让孩子更难适应这个环境。相对的,帮孩子度过入园焦虑也很简单,你可以:
选择信任的老师和幼儿园。说话的时候看着孩子的眼睛,保持微笑。用平常的方式、冷静地应对孩子的情绪。从容地和孩子再见,走了就不要回头。
当你自信地和孩子告别,轻松愉快地和老师交谈,孩子得到的信息是:
这里是安全的。我可以信任这里的老师。妈妈相信我有能力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宝贝儿第一天去幼儿园,明星也愁得不行,真的不光是咱们比较怂。
“ 准备三: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哭的时候别惊讶
很多妈妈会困惑:我在家里给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和她读了绘本、也练习了循序渐进的分离、我也信任幼儿园老师、做到了轻松愉快、走的时候很坚决,为什么孩子还是哭得一塌糊涂???
是的,无论你多努力地和孩子一起为入园做准备,即使孩子前一天晚上答应得好好的,在上学路上都开开心心的,到真正分离的时候,还是会哭闹,还是会哭闹,还是会哭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你做好心理准备哦。很多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现象:孩子看到家长离开时的反应,和家长之前做的任何行为、说的任何话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
Researchers discovered that the child's immediate response to the parent's departure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nything the parent said or did (Fogel, 2014, p310).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力气准备呢?直接简单粗暴地送去不就好了?不用担心,之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白费,只是要在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度过了最初的反应之后,才会显现出效果。
Only after this initial response, when the child finally calmed down, did the child's behavior begin to reflect the efforts of the parent's work at preparation(Fogel, 2014, p310).
虽然每个孩子的分离焦虑的强弱、早晚、和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我们无法避免孩子可能会哭这件事,充足的准备却能帮助他们在哭过之后感到更安全,从而更好地和老师建立关系,更快地适应环境。
另外,即便对于头几天没有表现出分离焦虑的孩子,父母也需要坚持每天和孩子告别。如果父母不打招呼直接离开,一旦孩子后来想要找爸爸妈妈,老师就很难安慰,因为孩子并没有听到父母亲口说什么时候回来,很难信任老师和环境。
“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入园前我可以说什么、做什么?入园前1.循序渐进地练习分离。如果孩子的幼儿园欢迎家长陪同那就更好了,可以在第一周的时候多陪孩子一会,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试着离开5分钟、15分钟、半小时,事半功倍哦。2.挑选信任的幼儿园和老师。3.如果可以,入园当天带上一张全家福,或者孩子依恋的、形影不离的物品(比如一只毛绒熊,一个有家的味道的毛毯)。
入园时1.让孩子看到你放松的表情;2.听到你愉快的情绪;3.感受到你对他的信心: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4.感受到你对老师的信任:和老师笑着聊聊天;5.接纳孩子的焦虑和悲伤:不强迫孩子不哭;
6.告诉孩子你要去哪,如去上班,去工作。最好让老师也听到,这样老师之后可以用同样的语言引导孩子。如果妈妈早上说“去上课”,而老师却告诉孩子“妈妈去上班了”,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感就会降低;7.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告诉他你什么时候会来接她,比如对于3岁的孩子,说“五点以后”就不如说“吃完晚饭以后”,因为孩子不明白5点是什么意思;8.说到做到。这里的秘诀一方面在于“说了就要做到”,说吃完饭来接就要问清楚老师晚饭时间,准时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不到的坚决不说”。比如“我晚上第一个来接你”这种很难做到的话,就不应该对孩子说;9.用相对固定的方式和孩子告别;10.说走就走。保持你自己的风格,一向温柔的妈妈可以把孩子缓缓交给老师怀里,转头慢慢走出去,一向爽快雷厉风行的妈妈可以在告别之后,哈哈一笑把孩子给老师就走了。重点是,孩子看到了妈妈的放心,之后也会感到更安全。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在出门之前突然和你再见了3次,还千叮咛万嘱咐,纠结很久最后掩泪推门而去,你会怎么想?一定会很不安对吧~11.切忌偷偷溜走,切忌强迫孩子不哭,或者说一些“再哭我就不来接你了”这样的话。
接孩子的时候1.做好准备,孩子可能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2.如果可以,和老师随便聊聊,和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儿再走;3.接纳孩子因为环境改变而发生的变化(如更粘人了),不贴标签。
孩子步入社会、开始集体生活是一件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放松心态,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1283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