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丽丽今年4岁半了。父母经常出差,她从小是由保姆带大的。保姆在丽丽2岁和4岁时,两次由于家事离开了较长时间,当时丽丽非常伤心,经常哭着说:“她不要我了!”但又不肯接保姆的电话。3岁,丽丽开始上幼儿园,一直比较乖,最近半年换了家幼儿园后,开始出现异常:不喜欢上幼儿园,去之前总是哭个不停;老师说她喜欢自己玩,很“皮”,但集体游戏时又很内向;最主要的是她在家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摔东西,或拉着大人的衣服跺脚耍赖……
这是我经手过的一个案例。经过评估,我认为丽丽是“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说一说:什么是“依恋关系”?
所谓“依恋”,就是孩子(尤其是1~3岁的婴幼儿)和一个照顾者(主要是母亲)之间形成强烈的情感关系的过程。
虽然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倾注了大量的爱。但是,好的“依恋关系”不仅和父母的养育方式,而且和孩子本身性格、社会家庭环境都有很大关系,所以现在有“依恋障碍”的孩子并不少。
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依恋关系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模式和亲密关系的建立,是影响孩子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不健康的“依恋关系”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长大后,往往会产生各种人际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测一测:
★孩子的依恋类型健康吗?
下面的小问卷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孩子的“依恋类型”。
每道题目都有“是”或“否”两种答案,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如果孩子的主要抚养者为其他人,如爷爷奶奶时,问卷中的妈妈应换作爷爷奶奶。
表现
是
否
1.与妈妈分离时,会哭泣或表现不安,但能很快安静下来。 1 0 2.妈妈回家时,仍专注自己的活动,很少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1 0 3.喜欢缠着妈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玩耍。 1 0 4.哭闹或受惊吓时,在妈妈的安慰下,能很快安静下来。 1 0 5.虽然是陌生人的逗弄,仍会露出笑容。 1 0 6.与妈妈分离时,表现强烈不安,哭闹不停,很难平静。 1 0 7.妈妈回家时会很高兴,喜欢与妈妈一起玩,愿意和妈妈分享玩具与食品。 1 0 8.对妈妈的离开漠不关心,很少表现出哭泣、不安的情绪。 1 0 9.即使在家中,也很难接受陌生人的亲近。 1 0 10.到了新的环境,刚开始可能比较拘谨,但不到10分钟就可自在地独自玩耍。 1 0 11.能够很容易地让不熟悉的人带出去玩。 1 0 12.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虽然父母在身边,仍表现得很拘谨,不愿独自玩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1 0 13.能在妈妈身边独自玩耍,不时向妈妈微笑或和她说话。 1 0 14.与妈妈在一起时,很少关注妈妈做什么,只顾自己玩。 1 0 15.与妈妈重聚时,紧紧缠在妈妈身边,生怕妈妈再次离开,怎么安慰都没有用。 1 0 16.在妈妈的鼓励下,能比较放松地在陌生场合表演节目。 1 0 17.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妈妈的拥抱,或与妈妈亲近。 1 0 18.在哭闹时,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平静下来。 1 0 19.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和陌生的成人玩耍或说话。 1 0 20.不怕生,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就能自在地玩耍。 1 0 21.与妈妈重聚时,有时会表现出生气、反抗、踢打妈妈的行为。 1 0
把1、4、7、10、13、16、19得分相加得到总分A; 2、5、8、11、14、17、20得分相加得到总分B;3、6、9、12、15、18、21得分相加得到总分C。哪组得分最高即代表孩子倾向哪种依恋类型。如果ABC分数几乎相等,则是D。
A 安全依恋型
B 回避依恋型
C 矛盾依恋型
D 混乱依恋型
以上4种是最常见的依恋类型。心理学家发现,比较后三种类型,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学龄前期(3~7岁)表现为——
◎更多地把时间用于探索环境、而不是用于查看妈妈是否在场;
◎语言能力发展出现得更早、更有成效;
◎更能够顺利地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获得更好的交际技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能更迅速地适应学习任务,并成为游戏中的谈判高手。
所以,“安全依恋型”是健康的依恋类型,而后三者是不安全型依恋类型(以“混乱依恋型”最严重),需要爸妈提高警惕,及时改善,以免影响孩子的将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24568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