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子过严会造成孩子心理阴影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过去这两年,为了增强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我一直在学习心理咨询的课程,在大量接触心理咨询案例之后,经常很感慨。在心理咨询中,为了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需要收集其成长史资料,家庭教养方式就是不可或缺的信息之一。非常巧合的是,目力所及的绝大部分案例,在提到求助者家庭教育方式时,常会有这类表述:  ——“父母从小对她要求严格……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好孩子,几乎没有什么缺点。”  ——“父母皆为大学教授,对求助者要求较高,求助者从小就非常懂事,事事都要做到最好,容不得差错。”  ——“父母没什么文化,对××期望值很高,要求严格,××也一直非常听父母的话,是邻居眼里的乖孩子。”  ……  这个发现让我非常吃惊,因为此前我一直认为,虽然孩子的成长环境宜宽松,对于行为习惯方面的教养,还是应该严格一点儿,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最好。具体到实践中,我虽然对桐桐的期望值不高,对她的正常心理发展带来的尴尬,比如护东西、发脾气、撒谎等,也往往会给予包容,然而小家伙在行为习惯方面的差错,我却总是难以接受,会伺机要求她做得更好乃至最好。比如,小家伙用完东西就随手乱丢的习惯,就让我非常抓狂,我一直在想各种办法纠正她这个“不良行为”,一旦纠正的努力受阻,还认为是自己的监管不到位,丝毫不去想自己都这么大的人了,用完东西还喜欢到处乱放……  注意到这个问题之后,再阅读或听心理学课程时,脑子里就绷了一根弦,慢慢地就发现了更多的相关知识:孩子在童年阶段,如果父母对其管教得特别严厉和苛刻,处处要求孩子循规蹈矩,孩子就会做事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做错了什么事而遭到父母的处罚,久而久之,就易养成追求完美的人格:自我要求严格;内心缺乏安全感;害怕犯错误;做事喜欢反复检查计划是不是妥当;一旦犯了错误,就容易觉得对不起别人,不能原谅自己……  这种人格倾向常常成为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基础,一旦遇到诱发因素,就容易以心理或躯体疾病的形式表达出来。因为有时候求助者之所以出现心理疾病,就是因为潜意识告诉求助者,只有生了病才能解脱自己在某件事上的责任、获得家人的宽容和关注……  感慨之余,某次给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徐维东女士微博留言交流:  徐老师,最近看心理咨询案例有个感受,就是父母从小对孩子要求太严苛,容易让孩子养成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对不?  没想到徐老师很认同这个观点,给了我如下回复:  是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认同,不得不扮演与年龄不相符合的角色,且只有表现良好才能获得欣赏。因此,他会对自己更加要求严格,久而久之,就易形成追求完美的特质。有一天,撑不住了,就会生病或者出现其他让人担心的问题,以此来告诉父母:“我很累,我需要休息,我希望我不好的时候你也能接纳我。”  无独有偶,有一次去听心理咨询界的专业人士顾俊峰老师的课程,顾老师在讲解一个由于家教严格而埋下心理隐患的案例时,也提出这个问题。顾老师说,他在本省的精神卫生中心工作时,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发现有大约2/3的心理障碍患者,都来自军人、大学教授家庭,还有一部分来自没有文化的家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家教较严格甚至呆板,致使孩子从小就比较追求完美,容不得自己的差错,日积月累,成年后遇到诱发因素,便会以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形式表达出来。顾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问题:  有个求助者,20多岁,爱啃手指,啃得两只手的指节都烂了,医生说再啃下去就要生皮肤癌了。家里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没有用,就带他来进行心理咨询。咨询师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受到父母的严格要求,考试考不到第一都不准回家。有一次,求助者考了个第二名,大冬天就一个人跑到桥洞里待了两夜,不敢回家,后来遇到了一个诱因(忘记顾老师讲的什么了,好像是很饿的时候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引发了咬手指的习惯,以此来宣泄内心的焦虑……  讲到这里,顾老师还特别提醒我们,对孩子千万不能要求太严格,如果从小就把孩子规范得像个小大人一样,则孩子就会承受不该承受之重,埋下过分追求完美的心理隐患,一旦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干预起来就事倍功半了。所以,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像个孩子,犯点儿小错没什么,千万不能苛求他们,如此他们才能正常地发展、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  深以为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126078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