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往往伴随人的一生。人出生有诞生礼仪,以后有生日礼仪、成人礼仪、结婚礼仪等等。在家庭中吃饭、说话,在学校里上课、开会,礼仪始终伴随左右,规范着每个人的言行。一个人只要与人接触,就要讲究一定的礼仪。礼仪存在于社交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各种颁奖礼仪,婚丧礼仪,约会礼仪,礼宾礼仪等等。家长要教育孩子以礼待人,以诚待人,取信于人,“发乎情而止乎礼”,这是社会之要求,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吸取了传统礼仪的精华,家长可以此为内容,大力对孩子进行礼仪知识的教育,使您的孩子更懂事、社会化的进程更快。如果孩子懂得了较全面的礼仪知识,进入社会后将不至于在这方面遇到太多的麻烦。
指导孩子学习礼仪知识,首先,应要求孩子坐、立、行、走,端庄大方。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若坐着时跷着个“二郎腿”,站着时一条腿老是晃荡着,走路左右摇晃,像个二流子,则应及时纠正,以免养成不良习惯,惹人生厌。
其次,要求孩子举止不能轻浮,言谈要得体。孩子由于幼稚,有时间了不该问的问题,有时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果是出于天真,家长则应加以点拨、指导;如果是出于恶作剧,家长则应加以制止。否则,“养不教,父之过”的恶名就会在家长的背后传开。
第三,要特别强调在待人接物方面,孩子应对他人尊敬有礼。尊敬他人实际上是尊重自己,这也不是什么虚伪、矫揉造作。家里来了客人,打个招呼,年龄大的,尊敬地叫一声,让人觉得亲切。乘车时给老人让个座,问路时尊敬地请教,让人舒坦,自己也方便。
第四,要特别注意升旗仪式、开会、课堂等方面的礼仪。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应该肃立,仰望国旗冉冉升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充满自豪感。此时,不能有自由散漫的行为。在开会时,静听默想;如果得了奖,应双手接过,上台下台应从容自然,不应慌里慌张。在课堂上,应遵守课堂规则。在学校里,要称呼老师在前,提问题在后,不要老是“嗨”、“喂”的。不然,人家对你的印象就会“差上一大截”。
第五,参加有关的庆典,要弄清相关的礼仪,不要闹笑话。如出席同学的生日宴,说话要注意得体;出席亲戚的婚礼,更应注意场合;至于参加有关的丧礼,家长则应加强指导,否则,会惹得丧家心里不舒服,招来很大的麻烦。
最后,要指导孩子注重少数民族的礼仪。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礼仪,也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如汉民族,过年的时候忌讳说晦气的话,回族,忌讳人家说猪头肉。所谓“入乡随俗”,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在土家族、苗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那里。如果触犯了禁忌,那就不是简单的“失了礼”而赔礼道歉能了事的。违反“禁忌”,是严重的失礼。
总之,礼仪知识极为丰富。我们反对的是陈腐的、有辱人格的礼仪,如下跪请安等古代封建礼节,如“文革期间”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等愚昧的仪式等等。但是,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必须让孩子认真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所需要的礼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39056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