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对孩子来说"环境"是很重要的,很多爸爸妈妈会问我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学英文这么久了,为什么都不会说?在家都不肯开口?"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说话一定是用他们最容易表达的方式,与最有把握的语言,家里若是没有英文的情境,孩子不会刻意的去说英文,更何况是知道爸爸妈妈都说中文,孩子当然也是选择说中文?。
我从小到大学过七种语言,除了中文与英文外,其中的五种因为离开了当地,失去了学习与运用的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忘记了。例如我的瑞典文在离开瑞典后,十年来只有在逛IKEA的时候可以在书架上的样品书中再看到瑞典文,更别说我的泰文了。当然,小时候接触过的语言,在日后若是要再学习会比较快进入状况,例如我在学德文的时候,因为与瑞典文都是属于日耳曼语系,学起来较不吃力?而我在离开韩国近二十年之后,也因为看韩剧,再次回忆起所学过的韩文。实际运用也是很重要的,例如我的闽南语,我的爸爸妈妈都说闽南语,但因为妈妈怕我们到处漂泊转换语言,连国语都说不好,家里只说国语,因此从小我只会听、不会说闽南语,直到国中回到台湾,每天看歌仔戏学台语,才略为有勇气开口说。
从小让孩子接触不同的语言是好的,其目的并不是要孩子能成为语言大师,精通多国语言,而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声音语调的敏感度是很高的,要模仿西班牙的卷舌 "r" 音绝对会比成人来的准确,因为孩子的发声系统尚未定型,也就是所谓的 "fossilization",因此在学各种语言时,较能掌握不同的声音。我两岁的时候从纽西兰回到台湾,一句话都不会说,妈妈以为我有语言迟缓的情形,但是等到我进了幼稚园"累积"了足够的中文刺激,就开始说个不停。三岁时到了泰国上美国学校的幼稚园,我又学会了英文,但是等六岁到韩国念华侨小学时,英文就忘光了,直到回台湾念国中才又重头开始学英文、学音标,记得当时英文学得很辛苦,从来没考过满分或是当个英文小老师,但是却被学校推选参加英文朗诵比赛,只因为我的发音好,而且说的是小时候英文老师的美国腔,这就是小时候的基础。
我在园所里所举办的跨文化周中,常常会教孩子当地简单的问候语。其目的并不是期望孩子会记得怎么用日文说早安,或是怎么说荷兰文的再见。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了解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人种、语言与文化,让孩子有机会去试试看,知道 "Arigato" "Tack" "Gamsahamita" "Gracias" "Merci"都是"谢谢"的意思,语言的目的就是用来"沟通"而已。例如,在每年与台北外侨学校所举办的跨校联谊中,我们的孩子会有机会在学校以外的情境中,用到平常所学的英文,不管是与英国学校的孩子或是与德国学校的孩子互动时,孩子都是运用所学的英语,再加上肢体语言与外国孩子互动,非常的有趣。语言只是个沟通的工具,爸爸妈妈不妨放松心情,不要一心想把孩子训练成语言天才,而是让孩子多听多尝试,让他们有愉快的学习经验,毕竟学习语言的路程还很长,如何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3961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