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口健康的好牙,牙齿健康以预防为主,预防牙病、爱牙护齿从小做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长们的重要责任。
乳牙龋齿应当及早治疗
据了解,超过八成的父母都认为,乳牙早晚要换掉,就算出现蛀牙了也没有必要看医生。据最新一项儿童口腔健康调查数据显示,1岁婴幼儿就可以发生龋齿,患龋率0.35%,4岁幼儿有5成以上发生牙龈炎,全国的儿童龋齿患病率为83.65%。
从宝宝出生到3岁的阶段,是儿童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时期,此时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处于钙化时期,也是摄取营养、颅面骨骼肌肉发育、牙牙学语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婴幼儿容易发生各种口腔疾病,而婴幼儿期产生的口腔疾病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一直以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乳牙认识存在错误,孩子龋齿了也不及时带到医院诊治,最后给孩子恒牙的生长带来不利后果。孩子3岁前由于年龄小,对食物的摄取也不是太多,因此,许多家长经常忽略了这一时期宝宝的口腔保健。许多家长晚上给孩子喝完牛奶或酸奶后,往往不给孩子漱口,这就给蛀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有一部分家长还受到“乳牙迟早要换”这种想法的影响,当孩子的乳牙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孩子都是被龋齿折磨得吃不下饭了才被家长领到医院看牙医。
专家介绍,乳牙如果被蛀掉,会严重影响孩子恒牙的萌出。乳牙的下方正常情况都会对应一颗恒牙,乳牙对恒牙的萌出起引导方向的作用。乳牙龋齿会引起疼痛使孩子害怕咀嚼,从而养成偏食的习惯。若前排牙齿被蛀光,不但发音不准,还可能成为同伴嘲笑的对象。有的孩子牙龈反复起脓疱、破溃流脓血,这就是由于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而发展成根尖脓肿的缘故。因此,乳牙若有龋齿应该尽早治疗。
没有牙病也要定期检查
有些家长的观念是,没有牙病不会去看牙医。专家提醒,在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该带他去看牙医,最迟也要在一岁前去检查,而且之后每隔三个月就带孩子复查一次。儿童看牙医不光是防龋齿,还要让医生看牙齿的成长状况和咬合情况等,若有异常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此时牙科医生也能提供有关口腔保健的知识,让家长更好地照顾宝宝的牙齿。据专家介绍,有时一丁点的腐蚀就能很快使孩子的乳牙损坏,如果父母患有严重的牙龈疾病或龋齿非常厉害,那么孩子也就极有可能患有同样的口腔疾病。有时即便仔细刷牙和清洁牙齿都不能避免龋齿的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旦孩子告诉父母他的牙齿有点疼、牙齿掉了一小块、牙齿变色或受不了冷热等刺激的时候,父母就必须马上带孩子去看牙医了,因为这些都是牙病的征兆。
家长要注意消除儿童惧怕牙科医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孩子定期看牙医的习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小洞早补,既不痛又花钱少。换牙时期常去牙科医院,孩子在换牙时期,经常会发生恒牙萌出异常的情况,如恒牙未按时萌出、萌出异位、多生牙、牙瘤、唇细带异常、恒牙萌出而乳牙未退等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来看牙医,由医生查找病因并给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最好。
爱牙好习惯早养成
专家认为,爱牙护牙,养成良好口腔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是靠家长,要及早进行,不能敷衍了事;二是帮助宝宝一定要从小做起,越早越好。
专家建议,要采取以下几项家庭口腔护理措施。要尽量避免亲吻婴幼儿的嘴;要重视初萌牙的家庭护理,在乳牙未萌出前定期喂凉开水清洁口腔;乳牙开始萌出后要用生理盐水或指套式牙刷清洁牙齿;孩子2岁时可学习刷牙,3岁时可以教孩子使用牙刷正确刷牙了;另外,要养成儿童从小刷牙的好习惯;吃完任何食物后就刷牙或漱口;少吃零食和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多食水果和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行为习惯,如不吸允唇、舌、颊部软组织;不咬钱币、手指等异物,若不能自行改掉口腔不良习惯,则需要及时矫正,以免发生牙颌畸形;一旦发现有牙颌畸形,应及早进行咬合诱导。
学龄期儿童正处于乳、恒牙替换的混合牙列期,也是颌骨和牙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建立恒牙牙合的关键时期,又是第一恒磨牙最易发生龋病的时期,因此要加强第一恒磨牙的预防保健。恒牙萌出后需做窝沟封闭,孩子新萌出恒牙容易发生龋齿,所以需要将窝沟用流体树脂填充并固化,这就叫窝沟封闭。这是一种预防龋齿的最佳方法。当孩子每换出一颗后磨牙时就要及时来做窝沟封闭。此外,要注意双尖牙(前磨牙)畸形中央尖的问题,第二恒磨牙点隙裂沟龋等都可能出现。所以,做好年轻恒牙的保健工作,是学龄期儿童较为突出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种预防儿童牙齿外伤的方法———佩戴运动护齿器,牙齿损伤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伤害,尤其是青少年正值恒牙萌出,不可因一时疏忽而造成终生遗憾。所以孩子们做运动时应佩戴“运动护齿器”,运动护齿器在欧美已非常流行,它是专门为每一个孩子特别设计的。
□济南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诊疗中心主任邵林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1862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