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成年人的行为举止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往往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常与孩子们相接触的父母与老师,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很容易传染给孩子,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看几个实例体会下吧!
什么是“情绪污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每个成员都会不自觉地觉察、体验其他成员尤其是主要成员的情绪,然后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这就叫做“情绪污染”,也叫“情绪移入”。儿童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的,而情绪则是特定环境下的整体,每个成员都受到整体情绪的影响。
案例1
小丁的父母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权归小丁妈妈。当天,小丁妈妈便一直在数落前夫,要小丁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前班的小丁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到底是谁对谁错呀?
分析:父母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小孩子很难明辨是非,也不清楚个中原因,只能从父亲或母亲的话中,靠自己幼稚的想法加以解析,因此极易受家长的情绪污染,使他们从小产生偏激的性格,以致长大成人后对人、对事甚至对婚姻都失去信心。
措施: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提及对方的不是,要告诉孩子:虽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大家还是会很疼爱孩子的;对方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帮助,以此消除孩子心头的疑虑。
案例2
亲子网,读小学三年级的东东,家里阳台上的衣服被楼上的张叔叔浇花时弄湿了,东东爸爸立即冲上去理论,并骂骂咧咧地走回来,嘴里还不停地数落邻居的不是。到了周末,对屋陈叔叔的猫在东东家门口玩,东东看见后立即破口大骂,说猫把他家的门口弄脏了,非要他们洗干净不可。这让邻居哭笑不得,也令东东爸爸大吃一惊。
分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若有类似情况发生,必然会以父母的行为为准则,依葫芦画瓢,有过之而无不及。
措施:如果对方实在不对,最好能避开孩子与对方理论;若实在无法避开孩子,那父母的语言必须要有所收敛,注意用语文明,别“教会”孩子骂人的“本领”,污染他纯洁的心灵。事后,还可向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同时教育孩子别犯对方刚才所犯的错误。
案例3
廖老师因为父亲刚去世,心情非常沉痛,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强忍着悲伤回校上课。课堂上,比比见老师上课没表情,教室很沉寂,就故意捣乱,至于后果,可想而知,比比被廖老师狠狠地批了一顿,下课后还到教导处写检讨。从此以后,比比上课都不敢吱声,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成绩一落千丈。
分析:廖老师家里出了事,情绪低落是可以理解的;小学生喜欢引人注意,这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只凭一时之气,“借题发挥”,把情绪“污染”给孩子,那会对他的成长不利,同时也会令老师的形象受损,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亲子教育措施:老师要有忍耐和克制能力,尽量把不良情绪化解掉。遇到故意捣乱的学生,应先平静自己的情绪,若是在很激动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选择沉默不语,只用眼光盯着他,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具说服力和“杀伤力”,从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结:小孩子们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家长与老师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就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孩子们的发展,但愿大人们都能够给孩子们做一个好的榜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2315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