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发展起着最直接重要影响的是由幼儿与家长、教师、同伴的交往所构成的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三个系统,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公共场合,你是否曾留意或经历过,让孩子给相熟的熟人问好,孩子却躲在妈妈的身后,以怯怯的眼神看着对方,而妈妈和熟人只能尴尬地说:“这孩子太老实。”在园每日活动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请小朋友描述图片,心里明白,却总讲不出来。这些鲜见的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孩子依赖性大,交往能力差,一刻也离不开父母、老师,让父母老师有心教育,却无有效方法。
父母与老师关心照顾孩子是应该做的事情,但不适当的关心和照顾往往会阻碍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因此适度尊重孩子的意见,信赖孩子的交往能力,并让孩子在尝试中成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交往能力,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等相互联系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更是对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起心理能力和社会性。家庭是幼儿首临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家庭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影响着幼儿及其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而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就慢慢加入了家庭之外的同伴、幼儿园(教师和同伴)、邻里、社区等社会群体和机构环境,并与这些环境中的人、事、物发生直接的互动。其中他们最主要、最经常的接触者就是家长、教师和同伴,这些人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是幼儿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他人”。幼儿与他们的交往最频繁,他们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最直接,而且持续时间最长。所以,就这些来看,对幼儿发展起着最直接重要影响的是由幼儿与家长、教师、同伴的交往所构成的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三个系统,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可加强幼儿的交往意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在幼儿时期一个人的交往意识便开始萌发了,比如玩耍时看见玩伴会组合在一起,幼儿间互换玩具或互赠礼物,就是例证。对于这种最初的交往意识,如果家长引导不够或者过问的方式不当,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父母长辈过分娇惯,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在家是个“小皇帝”说一不二,在幼儿园蛮横霸道,常常与小朋友合不来,闹矛盾,学会动手打人,另一种则正相反,因家庭管束过严,三代人同看一个孩子。父母长辈代办了一切幼儿逐渐变得胆小怯懦,性格孤僻,成长集体中孤立的成员。
平等、正确的亲子交往,直接影响着幼儿交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墨森(P.H.Mussen)指出:“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两个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幼儿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正像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这种相互作用起作用一样”。而吴放、邹泓(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都有同样高的预测性和积极的影响。由于安全性高的依恋关系是建立在家长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反应基础上的,在与家长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用家长对待自己的同样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同伴。这种情况反映到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交往的行为上,通常表现为攻击性低,乐于助人等。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社会行为及内部行为模式成为潜意识中指导幼儿社会行为,扩大社会交往范围的主导因素。可见,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对幼儿的期望态度,行为及其对幼儿行为的指导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形成不同性质的同伴关系。因此如何改进家庭教育,用正确的教育观来加强对幼儿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当今社会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根据幼儿模仿能力,培养交往能力
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2、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喜爱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使幼儿逐渐接触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去交往,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带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3、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首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幼儿创造机会。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或亲戚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4、扩大范围,走出家庭,扩大幼儿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饿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基石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交往生活中的一大内容。乍一看,幼儿时期的师生交往似乎比较简单,但如果细细琢磨的话,就会发现它有比小学、大学的师生交往所不同的独有的特点。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正因为他们之间过于亲密,反而容易造成子女在父母面前不能表现的最好,因为他们知道,无需表现太好,一般就可以获得父母的宠爱,表现再差也可以获得父母的谅解。而作为家长来说,往往不论自己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会疼爱有加,再加上工作、家务繁忙,家长一般很难细心地做孩子的教育工作。因此,塑造孩子心灵品质,培养孩子各项能力的任务便大量地落在了专职教育的教师身上。
1、师生交往具有短期性、多变化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幼儿自入园后,所接触的老师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即便是在同一班级里,幼儿与不同的教师交往的频率也是不同的。这种变化性和多样性对幼儿发展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
2、师生交往还具有平等与崇拜两重性。
孩子尊重老师,老师尊重孩子,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由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特有的地位及心理状态,学生对教师又有着盲目崇拜性。
在这一时期,幼儿天真、单纯、不谙世事,开始渐渐崇拜有知识有文化的成年人。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老师的言行举止和所实施的教育,能够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老师那里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渴求老师给予他们一份母亲般的疼爱。所以,教师又同时扮演了父母温暖的角色,正因为如此,幼儿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心里话讲给老师听,与老师进行感情交流这一切都是在信任老师,喜欢老师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说,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基石。在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不同教育观念、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情绪,都将直接影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教育教学活动,采取可行的方法来培养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课题。下面就谈一谈我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其进行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在一日活动中,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
1、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合作性的要求,我同幼儿共同制定出交往合作活动规范,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夺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其次,通过看图说话“我和你一起玩”、木偶戏“帮熊猫拾玩具”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友爱,怎样做才是友爱。第三,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再图书角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
2、多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的下午活动中,我以培养合作性为目标,建立幼儿活动区,经过反复研究,明确了在各活动区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培养的具体目标。例如:图书角、美工角、音乐角等,让幼儿合作分发餐具、课堂用品等;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互相帮助穿脱衣服、系扣子等。
(二)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相适应的活动。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怕生,好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心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他们为了达到目标会尽可能地取自己所需,易于同伴发生冲突,因此在中班我主要设计一些让幼儿在活动中尝试与同伴合作,学习合作的方法,从而习得交往的技能,如游戏《请你接着摆》。
2、通过自带玩具学习交往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规定每周两天让幼儿自带心爱的玩具上幼儿园,并在集体面前把玩具的性能和玩法介绍给同伴。
3、通过节日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
4、幼儿互相活动“大带小”制度。
为了扩大幼儿互相活动的范围,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还在中班建立了“大带小”活动制度。活动一般为1—2周进行一次,每次选出四至五名幼儿到小班去,内容让幼儿自定。可以是为小班幼儿表演节目,也可以带小班幼儿做游戏。
在游戏交往中对孩子们的争执,教师不要充当“裁判”,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但是,在玩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有时是愉快的结束,有时是不愉快的结束。作为教师,不能习惯性的去注意幼儿之间的消极社会行为,而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教大规模的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
构造游戏“快乐的动物园”、“帮帮小动物”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合作完成的美丽图画和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胜过教师的任何说教。
(四)培养幽默乐观的品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幽默感在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擅长幽默的孩子,幼儿时期就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成功,因为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比一个呆板枯燥的孩子更受人喜欢。幽默感让孩子掌握更多的办法,比别人更轻松地应付来自生活中的苦恼和压力;幽默感可以使孩子在尴尬的处境中不失面子;可以帮助他们对付愤怒的情绪,委缩表达难以出口的意思;减轻压力,增强凝聚力,解决困难和矛盾,应付特定的恐惧、忧虑等。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幽默的动作,来引导、启发、影响幼儿。在一日常规中多给幼儿讲一些幽默的故事,看一些幽默的漫画,有意识的挖掘孩子本身的天性,并把生活趣味化。培养幼儿的阳光性格,为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三、同伴交往是促进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伴交往主要是指幼儿与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其交往对象的年龄、心里发展水平和他们等与自较为接近,它是幼儿交往活动的主要渠道,与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相比,同伴交往最大的特点在于幼儿与同伴之间具有明显的平等性和自由性。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他必须面对班级、老师和小朋友等集体与个人,为了适应这个小世界,他必须与班级、老师、小朋友等组织与个人产生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家长不曾教过他,他必须在伙伴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与具有同样经验的人一起探索,在实践中与小伙伴一起学习逐步完成。
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交往有助于个体适应班级生活,尽管在同伴交往中,没有正规的老师,没有成文的教材。但幼儿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往往比老师讲的丰富的多,比教材具体的多。通过与伙伴的共同活动,幼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交往需要,而且懂得了班级的章程与道德规范,学会了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和要求,养成与别人协调一致,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人际交往,处理人际关系的交往技能,为独立生活打下了基础。
幼儿学会与他人相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往往在效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品德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关心幼儿的交往活动,并针对其特点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家长、教师应从点滴入手,以身作则,有意识的结合自己的交际实践,经常为幼儿介绍一些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并敢于放手,让孩子去“闯”,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与人交往的场所。因为只有靠自己的实践交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多麽重要。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只要我们给以足够的关注和有益的指导,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样,当他们走出幼儿园,走向更为广阔天空的时候,就会迅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需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455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