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家长无法想象,自己辛辛苦苦养育起来的孩子是个不孝子。培养孝顺的子女,让孩子懂得孝顺父母,是家长们在儿童早教时的重要任务,做好亲子沟通最为关键。
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不渗透着父母全身心的关爱。照理,父母老去时,克尽孝道也是天经地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尽孝”却往往被人们排在次要的位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20%以上的父母表示子女不够孝顺。也就是说,平均每五个老人,就有一个生活在“孩子不孝”的阴影当中。很多老人在反映儿女很少看望自己;自己就是孩子们的保育员、钟点工……
调查中,71.63%的年轻人认为,孝的含义是“善于奉养父母”。有人提出给父母足够的钱;有人说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人说老人就是“老小孩”,隔几天哄一哄就万事大吉。事实上,孝顺还包括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慰藉,是情感上与父母的融洽,更是心灵深处与父母相依相伴的儿女真情。
关于孝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对夫妇很不孝,把年迈的双亲撵到破旧的小屋,用小木碗送剩饭剩菜给老人吃。一天,他们的儿子在刻一块木头,一问,孩子说“我在刻木碗,等你们老了好用。”夫妇幡然醒悟,扔掉木碗,好好孝敬老人,儿子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的确,孝顺是一种道德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想要拥有一个孝顺的孩子,就必须在家庭中,让孩子从小体会“爱”的教育和“孝”的熏陶。
具体来说,不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建立正确的孝顺观。
第一,明确家庭关系。家庭中,应当营造一种长幼有序的环境,让孩子从小知晓长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长辈都到齐才能吃饭;看电视先征求长辈的意见等。
第二,坚持细节训练。孩子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几乎完全在家长的引导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以要求他们“回家主动和父母问好”;中学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时主动照顾”等。
第三,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绝不能让家庭中出现上面的“小木碗”。须知,您今天给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将来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汤,送到您的床前。
警惕 7招培养不孝儿女
做父母最伤心的事,莫过于子女不孝顺了。可是父母们很少意识到,在子女通往不孝之路上,自己正扶一程送一程。
1.刚出生时,一哭就喂奶。吃饱了还哭,就抱着,哪怕三更半夜,不惜牺牲父母的休息与健康。打好不孝之基础。
2.稍大点,百依百顺,像对待太子和公主一样对待儿子和女儿。而父母就做地道的奴仆。要什么,给什么,只要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不惜一切代价。
3.大事小事,凡是家中之事,包括洗袜子,手帕,扫地,倒垃圾等,一律不让孩子干,一律由父母代劳,不怕父母累个半死。
4.家中所有好吃的,都让孩子吃,父母少吃或干脆不吃,或者吃儿女剩下的。家中所有好穿的都给孩子穿,父母穿旧衣服或拣孩子穿剩的衣服穿。
5.孩子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开支合理不合理,不用管。家里没有,就找亲戚、朋友借,或者贷款。只要孩子高兴,只要孩子不发脾气就行。
6.孩子对父母不满意时,任他们发脾气,指责,甚至骂娘,父母都逆来顺受,笑脸相对。不知所措也没关系,只是不要反驳,更不要反抗。
7.父母年富力强时,为儿女服务,鞠躬尽瘁,自己的健康、幸福、事业都统统放在一边。把自己全心全意为儿女服务的奴仆形象牢牢地树在孩子心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4961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