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尤其是孩童,在面对新情境和陌生人时,往往会显得腼腆、容易受惊、胆怯、犹豫或过分沉默默,可能就是一般所谓的害羞。就心理学观点而言,它是属于我们人类的一种自卫策略。就发展观点来看,它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行为特?。为此,不难了解:害羞在儿童行为中是极为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
害羞这种行为,在西方有些哲学家、艺术家把它视为一种美德;而在我国社会中也流传“沉默是金”、“孩子有耳无嘴”、“听话就是乖”等观念,因此一般人不把它视为问题,甚至相反地以为那是一种良好行为,以致比起其他行为问题就较为人忽略。
事实不然,如果一个孩童的害羞行为与生活紧密不?的话,就会造成最少的社会接触。不但减少获得他人激动增强的机会,而且也失去与人建立关系的可能,渐渐地,不敢再奢望认识朋友,日子变得孤独与痛苦,更可惜的是无法让孩童表现出真正自我,对人格发展及学业成就影响甚大。
害羞学童对其沉默寡言,不善表现的行为反应,并非不想去改善,而是不知从何着手、或应如何做。结果,只好利用眼耳去拉近他与同学、朋友的距离,希望使自己不要感到完全被孤立。换言之,在精神上,不是与人隔绝,但在个体与他人间,无形中却保持距离。因此,如何了解这类小孩并进一步提供辅导途径是有必要的。
害羞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有下列几项特征:
生理症状
面红耳赤,脉搏增快、心脏碰碰急跳、出汗。
无理性的恐惧
恐惧别人负面评价,恐惧无法面对社会情境,恐惧被人拒绝,以及恐惧亲密等等。
过分敏感
害羞是使人偏于极端地关心别人对其看法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逃避人与情境,以免受到任何潜在批评,同时亦会保持低侧面的行为反应,不敢抬头、挺胸地面对他人,以避免引起注意。
过分专注自己
典型害羞者,一向很顾虑自己,处处放不开,很难专注在任何工作上。最极端的是:不能接受游戏、跳舞、比赛或任何社会活动上的欢愉。这种人无论参与、抑或旁观,通常都过于担忧别人对他的印象。
自我价值感低
害羞孩子最大特征是自我价值感很低,常感自卑,也就是说害羞孩子往往缺乏自尊。当他有失败情形时,就会担心得不到父母、师长的关爱和接纳,而自贬自责。这不但阻碍他能力的发挥,也影响身心健康。
特殊表现
害羞孩童会有些特殊的表现:犹豫、寡欢、独立性差、被动、退缩、容易忧伤、没有领导能力;爱脸红、说话结结巴巴、咬指甲;不敢正眼对人、较不友善、尽量单独活动、活动量少、易有无目的闲逛等表现。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缺乏社交技巧
害羞孩童无法显现引人注意,适当插嘴、及时恭维等适宜的社会行为。
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有:
身心因素
1.遗传
有些小孩从出生以后,就显得比别人害羞一些,这类孩童在小时候即很容易恐惧而且被抑制,这可能与遗传有关。但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间接的、非决定性的因素。
2.身体残障
若孩童在身体方面有残障或缺陷,往往容易造成小孩害羞。例如:在外表明显与众不同,或器官上有了障碍(如听觉、视觉),通常会使这类小孩变得敏感和容易害羞。
3.缺乏安全感
孩童若缺乏安全感,必然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信赖。因此有关社交活动的参与,对他们而言,都是相当恐怖的事,结果导致自己孤立。更由于对社交活动的害怕,失去练习社交技巧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愈来愈缺乏别人的正向回馈,变得愈来愈害羞。
家庭因素
1.过度处罚
任何过度处罚都可能造成孩子害羞。尤其是公开申斥与羞辱,等于将孩子推上害羞的不归路。
2.不当偏见
偏见会造成害羞。因为家中的偏见是在告诉孩子,即使是他们所爱的人也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别人做负面评估。结果使孩子误认为世界是一个由别人来评判他们的场所,因而变得更敏感、甚至恐惧评判他们的人。
3.父母示范
父母本身就很害羞、沉默,则子女也会有害羞和沉默的倾向,尤其是在遗传或体质方面已经有害羞倾向,而又生活在实际害羞环境中时,更容易使小孩变得很害羞。父母本身的社交方面接触缺乏,在无形中又剥夺和限制小孩与别人接触的机会
4.孕母身心压力
有些心理学者从母亲身心压力的观点来探讨它与儿童害羞成因的关系,结果发现有些非常胆小的婴儿,是因为怀孕期中受到母亲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压力所造成。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527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