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察觉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可以让爸爸妈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长期来看还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破译或者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必须建立在父母了解孩子、愿意尊重孩子心理和情感的基础之上。可是当爸爸妈妈蹲下来,准备倾听孩子各种不安感受的时候,却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孩子们透露负面情绪的方式实在是变化多端!
1、不要忽视看似无足轻重的情绪
小石在和小朋友们争夺玩具时,不小心被碰了下,手臂上出现个红色的小印记,小石捂着“受伤”的手臂,哭着找妈妈。妈妈看见小石这么伤心的样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小冰块并用布包起采,认真地给小石敷着“受伤”的手臂。
编辑解读:也许有的妈妈会觉得: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尤其是这样对待男孩子。其实,小石的妈妈当然知道手臂的伤势没有那么严重,冰块的作用不在于治疗手臂,而是告诉小石:妈妈知道他伤心了,借此平复孩子有点受伤的情绪,当然如果妈妈觉得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小男子汉应该坚强一些,就算受点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2、给他一个拥抱或者小零食
晓雷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突然听见儿子坐在客厅的地板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妈妈不喜欢我了,妈妈不要我了。”晓雷解下围裙,把儿子抱到沙发上,搂着他说:“君君觉得妈妈不爱他了,真可怜啊!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的。肯定是妈妈刚才忙得忘了君君,妈妈给君君泡杯牛奶好不好?”
编辑解读: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解释,在孩子感觉受忽略的时候,把他搂在怀里,亲一亲、抱一抱就行了,如果能给他一点喜欢吃的零食或者饮料,那就更好了。
3、借助“艺术创作”舒缓情绪
有一天靓靓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小乌龟笨笨突然不动了,爸爸妈妈告诉靓靓小乌龟死了,并且带着靓靓找了一块地方埋葬了笨笨。靓靓似乎并不是很明白死是什么怎么一回事,可是之后的几天她都一直闷闷不乐。妈妈给了靓靓只笔、一个小本子,对靓靓说:“如果你想笨笨了,就把它画下来吧!想对它说什么,也可以写在纸上。”
编辑解读:小朋友高兴的时候可以用画笔一展绘画才能,不高兴的时候也能借助画笔抒发心中的不快。有时候,再多安慰的话也比不上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画画、捏泥、剪纸、拼图等等。所以,家里备着铅笔、蜡笔、水彩笔、橡皮泥、大大小小的纸张是肯定能派上用场的,小朋友不仅能化悲痛为力量,创作出一件件小小艺术品,而且还能让爸爸妈妈暂时解放一会儿呢,不过前提是孩子肯自己玩。
4、适当时候的鼓励和激励
晓峰已经参加游泳培训2个目了,可他居然没有下过一次游泳池,原因是他很怕水。无论教练怎么保证游泳没有危险,晓峰就是不相信。每次训练回来,晓峰都要对妈妈说自己害怕极了,担心掉进水里没人救他。刚开始晓峰妈妈都表示理解他的担心,并让他先坐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学习的。可是2个月后她发现,晓峰的担心一点都没有减少,永远是坐在岸上看着别人,而且他丝毫没有尝试的打算。最后她打算找晓峰好好谈谈:“妈妈知道在水里的感觉有点怕怕,学游泳也不简单,但是你看别的小朋友在水里也没事啊,教练叔叔会保护你的,而且如果你大胆一点,挑战一下自己,说不定就学会了呢,那样妈妈会为你骄傲的。”
编辑解读:尊重和疏导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无原则地满足和忍让。在恰当的事情上和时机下,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调整一下情绪,特别是当他一直沉浸在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时,更需要父母的激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6533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