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事情,你已让家中十二岁孩子自己独力负责完成的,请打勾:
□ 为家人切盘水果 □ ?狗
□ 清理汽车内部 □ 消毒自己的小伤口
□ 摺好自己的衣服 □ 缝掉落的钮扣
□ 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
省省吧!等他做喔?我还是自己来比较快!或许你内心如此叨?。
怎?可能?别弄伤自己就谢天谢地了!或许你心?正如此?喊。
在直觉认为孩子不可能、做不到、不想做前,请等一下!
请花个三秒回想:孩子曾在大人陪伴下,做过这些事情吗?当孩子自动自发完成这些事情时,你怎?说?
孩子是否有自立能力,其实是亲子互动的结果,友缘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如是观察。
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来的基本?备。
把家事列为本位课程之一的台北市五常国小,老师观察各年段孩子能力,分别为低中高年级制定了不同的认证。如低年级有整理书包、擦桌子、摆碗筷,中年级有扫地、整理书桌、洗碗盘,高年级则有洗衣服、挑菜洗菜、缝补钮扣等。
本身有五个孩子的美国亲职教养专家依丽莎•梅德哈丝博士(Elisa Medhus),在《Raising Everyday Heroes:Parenting Children To Be Self-Reliant》一书中,也提出要让孩子成为日常生活?的自立小英雄,打从孩子十八个月大,就可以交付他简单的生活小任务。
例如从捡起玩具、如厕后冲马桶开始,三到四岁,可让他自?简单的三明治、用安全剪刀剪下折价券;五到六岁,让他把垃圾拿出去、自己洗澡;之后随著年纪增长,可以成为家庭小帮手的范围愈来愈广。在她对十一至十四岁孩子建议的尝试清单?,就包括了换床单、烫衣服、根据购物清单?买、规划自己的小派对等等。
四大观念,放手更容易
放手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选择并承担后果的机会。
美国知名教养专家芭芭拉.柯卢梭(Barbara Coloroso),曾要父母自问两个问题:这事是否攸关生命或关乎道德?若答案肯定,那就该干涉;但若不是,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大人的任务,是把必备的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至於孩子做得如何,责任与后果就还给孩子。
亲子间的关爱与担忧,是天性。归纳学者说法,在孩子逐渐从幼儿成长到学龄儿童的过程中,大人无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的原因不外乎:对孩子的能力缺乏信心、担忧孩子受到伤害、怕孩子做不好受到评价而感到没面子、甚至是难以面对孩子不需要我的失落等。
总是难以克服让孩子自己做的盲点?以下四个观念,或许能有效帮助你跨越障碍:
观念1 鼓励参与,多一点
掌握孩子的发展阶段,顺势而为,是让放手得以站在借力使力起点的重要关键。
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指出,学龄前孩子的发展重心在自主与进取,学龄孩子则是勤奋与好奇。若能善用孩子在这些阶段所展现的天性,用鼓励、邀请的方式,请他们共同参与,孩子较能乐在其中。而这也是为什?诸多教养理论均指出,培养习惯从小开始的原因。
蒙特梭利教育也以学习敏感期来称呼幼儿某段时期内,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且反覆操作乐此不疲的天性。在台中教育大学幼教系开设蒙特梭利课程的程?菁指出,学龄前正值感官敏感期阶段,这段期间孩子会什?事都想尝试自己做做看;但若大人一味阻止,从蒙氏理念来看,则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的大好良机。
例如许多蒙氏园所会?弃不锈钢材质,而?用陶瓷杯碗做为孩子的餐具,甚至放手让大班孩子使用筷子。这是因为蒙氏教学认为,学龄前孩子天性就是爱用跟大人一样的东西,所以会?量?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器具;就算不慎打破,也认为背后蕴含莫大的机会教育。如小小孩子无法自行善后,但老师把碎片用报纸包起来后,最后丢到垃圾桶的动作,也一定要求孩子自己去做,程?菁说,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丢掉的动作,也是学习参与、自我负责。
在家庭?,总动员式的亲子参与,则是让家事生活变好玩的诱因。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维高斯基(Vygotsky)的理论,大人的陪伴可提升儿童学习效果,萌生跃跃欲试的动力。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样,如果大人对家务?取逃避敷衍心态,便很难激起孩子对家事的热情。
像日本亲子家事专家辰巳渚便建议,父母可事前与孩子进行分工讨论,妥善分配工作内容与分量。如可从分内生活自理的事情开始,接著再锁定孩子有兴趣、且能力所及的家事,以免孩子因负担太大或没兴趣,让家事变成苦差事。
观念2 具体与正向,多一点
语言具体步骤化,态度积极正向,可让放手的过程更容易。
著有《妈妈是最初的老师》等多本亲职心情札记,也为国小孩子设计小厨师一日活动的蔡颖卿,愈来愈能体会具体沟通的重要。
如她带小厨师活动后,逐渐不再用类似整齐、乾净的模糊字眼,而改说:麻烦把这二十个杯子,从那儿端到这个?子上,然后每三个一排,每个杯子的耳朵都朝向同一边。透过具体描述,让第一次参与厨事的低年级孩子,也能成为可以交?重任的一日员工。
强调生活自理的蒙氏教育中,也不时可见这种拆解的精神。程?菁指出,培养自理能力,生活中处处是机会。不必花大钱买教具,只要掌握慢、具体拆解、关键处清楚示范的原则,当一步步看到孩子从不会到逐渐会的成长,父母就比较能累积对孩子能力的信任。
除步骤具体外,在鼓励孩子的自立与独立行为上,随时保持正面鼓励的态度很重要。
梅德哈丝在揭举父母鼓励孩子独立的二十个好习惯中,第一条便是避免悲观的言语。与其说那没有用,倒不如说那值得一试;与其告诉孩子这?重,你搬不动,不如改说假如你觉得太重,我可以帮忙。
友缘基金会副执行长黄伦芬也观察到,当孩子无法表现出自立行为时,若家长的想法是我只是还没有找到适当方法、策略需要调整,父母就比较能持续鼓励孩子。同样的,当孩子将自己的好行为归因於我很努力、我是可以的、我做得到的自我能力上,带动其他自立行为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观念3 幽默与装懒,多一点
忙碌的母亲,如何不再被母性本能压得喘不过气?面对满屋子待办事项,用点调皮、找乐子的心情与智慧,有助为人父母者改头换面。
淡江大学心理与?商研究所教授柯志恩,曾带女儿看灰姑娘芭蕾舞剧,没想到女儿就此爱上角色扮演,经常要求妈妈配合演出。角色从天使、王子或南瓜都有,直到有次,她被女儿指定演坏后母,发觉那真是一次愉快无比的演出。
她回忆,坏后母只要插著腰、动动嘴,就能天经地义要求女儿收好玩具、吃饭不得离席。即使心有不甘,但她只需提醒灰姑娘要听从坏后母指令,女儿便会认命呈现女主角前半期卑微无奈的遭遇。
既然当坏妈妈可喘口气,现实中为何要处处受限於好妈妈的框架?那次经验,让柯志恩幽默写下完全恶妈守则一文,鼓励妈妈抽离油麻菜籽形象,优雅的撑把洋伞,走在孩子后面。
如绝不多做守则提到,帮孩子多做一点,是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影响往后大肌肉小肌肉甚至大脑发展,这个罪可担不起。所以千万克制点,不要手痒!更重要的是提醒父母不必与完美主义画上等号,适性的马马虎虎才是生活最佳状态。
类似这种懒父母教出好小孩观点,黄伦芬?释,可说是一种策略性的懒或装傻,多留点机会让孩子自己负责,你会发现孩子的潜力,其实超乎你的想像。
观念4 适性适龄,标?低一点
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年龄呈现正相关,在生活训练时应该给予适龄的挑战。与其要一个二至四岁的孩子帮忙洗碗拖地,不如先从排碗筷、拿报纸、擦桌子等简单的练习做起。不妨事前帮孩子?备合适的工具,例如小刷子、小块抹布、儿童围裙等,让孩子做起家事来更顺手。此外,事前大人可先示范一遍,教导步骤和要领。
台北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教授林佩蓉强调,培养小小孩的良好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父母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以及能忍受一段混乱期的心胸。
如孩子想抓著汤匙吃饭,有些长辈或外佣会因小孩容易把饭菜掉满地,增加善后清洁工作负担,乾脆自己?比较省事;有些则肇因不信任,哄著孩子你不会拿,大人才会而阻止动手。
事实上,像舀汤、扣扣子等肢体精细动作,都需透过日常反覆练习才会纯熟。林佩蓉建议,父母应善用孩子每一个我想学、让我试试看的时机,顺水推舟让他练习,并把脑筋花在如何减少后续麻烦上,才是根本之道。
像怕孩子吃得乱七八糟,可在桌上或地上铺报纸,方便收拾;若觉得孩子舀液体的能力还不好,可先给他小米果等固体食物练习,掉在地上也较易清理。
面对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大小孩,家长要懂得分封领地,并适度降低预期标?,学会更有效率的方式,提升主动做事的动机,才能适度放手,有效减低?突。
人称家事女巫的林素芬举例,如经常成为家庭?突点的袜子,一定就有家庭成员不会乖乖放到洗衣机旁,她的解决之道就是买个漂亮的垃圾桶放在客厅或浴室,让大家就近丢;嫌配对袜子很麻烦?她就一次买同样?色二十双,妈妈时间宝贵得很,不能把时间都花在配对袜子上,她这样告诉孩子;孩子房间总是乱七八糟?她的应对之道就是「乱?面,别乱到外面」的界线,由小孩自己负责面对自己房间脏乱的结果。
随著孩子年纪渐长,林素芬愈来愈体会到:只要确认孩子非不会也,只是不为也,那?唯有激发孩子自己想改变或学习的动机,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林素芬当年从连洗衣服都让同学傻眼,变成今天知名的家事专家,就是在担任日商公司?书时,接触到日本《家庭画报》杂?后,书中一页页精?无比的文章与照片,激起她追求美好生活的动机与热情,成为她钻研各式家事妙法的动力。
四道步骤,循序渐进放手
以上四个观念,有助大人跳脱“帮孩子=爱孩子”的思考陷阱;但究竟有哪些行动步骤,才能让放手过程更顺利?
在童军教育领域超过三十年,台北市综合活动辅导团辅导员陈君健,?释教学与教导的过程为经过严谨设计的放任。无论是教学生或自己的两个孩子,她都秉持规则、见习、实习、试做四步骤。如以教孩子搭公车为例:
步骤一 规则:事前清楚说明。在家中说明整个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从日常聊天中慢慢累积,重点是大人要耐烦回答孩子提出任何的疑问。
步骤二 见习:大人示范,孩子观看。此阶段由大人带著孩子同行,大人说明自己每个步骤的用意,小孩专心观察。透过见习过程,有助於孩子具体了解先前获得的知识。
步骤三 实习:孩子领导,大人观察。此阶段也是大人小孩同行,但角色互换,由孩子发号施令、自己决定,大人在过程中只观察,就像路人甲般跟在孩子后面。除非过程中严重危及道德或生命,否则所有评论都等下车后才进行。
步骤四 试做:交给孩子,大人验收。此阶段,大人不随行上同一辆公车。若仍不放心,可骑车跟在公车后面,或是直接前往目的地验收成果。
透过以上四阶段过程洗礼,家长较能心安理得放心放手。透过循序渐进的放手过程,让孩子一步步累积对自己的信心,大人也一步步累积对孩子的信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667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