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安全、平时的感冒发烧、跌打损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点不顺利,都会引起家长们的不安,有时这种不安甚至会成为伤害亲子双方的心理问题。如何应对育儿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呢?深圳市早期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黄绎霖认为,应对突发事件,家长应该做到“打好预防针”并且“遇事乐观不慌乱”,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什么是“育儿突发事件”呢?“在生育、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出乎意料发生的事情,如:生育中的母婴突发疾病、医疗事故;养育中孩子的疾病、药物过敏、意外伤害;教育中由于教养不当导致的多动症、自闭症等和引导不当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完善等等。”专家表示:“这些突发事件是家长们所不能预料的,但有时也难以避免,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如何去更好地应对。”
恐慌心理会传染孩子
专家认为,面对育儿突发事件时,家长千万不能恐慌。“有时候恐惧比事件本身带来的伤害更大。”
据了解,“恐惧心理”状态严重时会干扰正常生活,内心的紧张情绪不断累积,继而会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黄绎霖说:“当家长的紧张情绪相互传递和影响时,因为婴幼儿具有超强的感知力和感受力,他们会以‘印刻’的方式把对这种情绪的印象留在潜意识里。”
正确应对有章可循
如果家长正在遭遇此类育儿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认为家长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我该做些什么让自己和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孩子尽快好起来”上,而不是一味地关注问题本身。黄绎霖向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把心疼放在心里。孩子出现病痛,家长心疼可以,但不要怜悯。该传递的信息是:宝宝很勇敢,能战胜“病痛”,而不是在一旁暗自神伤、无所适从。“在医院时,我就遇到过,一个妈妈看见孩子打针,自己先哭了,结果孩子受其影响也哭得天昏地暗,这对治疗可是没有一点好处。”
二、耐心,乐观应对。乐观的家长,孩子生病好得也快;悲观敏感的家长,孩子一生病就得拖上半个月。孩子不舒服了,有时候会变得烦躁,自然需要家长更有耐心地陪伴。这时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都是家长安慰孩子的良方。
三、做个“博学”的家长。专家认为家长应该用心地掌握一些一般病理的常识,学习科学的方法。比如:小感冒不用吃药,多喝温水,七天就自然会好了,这样,孩子自身防御和抵抗系统也会增强。又如,造成皮肤过敏的因素,不能完全说是用品的问题,皮肤抵抗力下降是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宝宝的头发即使什么也不用,出生时的黑发也会慢慢变黄等等,这些都是家长需要掌握和懂得的基本育儿常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8284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