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什么时候最适合性别教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性别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男孩贱养女孩娇养,男孩子小时候要看松一点,让他去闹去受挫折,不要让他吃好了、穿好了,就是要让他有欲望,别人有的东西他没有,让他总是处在要的状态,这样男孩子才会奋斗、竞争、珍惜。  ——心理专家李子勋  ■性别教育从两岁开始  主持人殷智贤: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李老师多年来不仅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他常年在媒体做心理方面的专家指导,也写过很多专栏文章,和大家探讨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惑。现在,不少家长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觉得男孩好像有女性化的倾向,为此,家长很苦恼,但是现在好像还没有太多的家长说女儿有男性化的倾向。  李子勋:也有。  主持人殷智贤:可见性别教育是子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什么现在性别认识模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李子勋:从心理学来讲,性别教育从两岁以后就开始了,因为两岁的时候女孩子就不穿开裆裤了,男孩还穿开裆裤。真正的性别意识是从五岁开始,女孩子已经接受自己是女孩了,习惯了女孩的穿着、打扮,男孩子也习惯自己是男孩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虽有性别意识,但性别意识还较弱,还是家长决定让孩子穿什么、做什么,鼓励他什么行为,不鼓励他什么行为。我们通常赞美他是男子汉或者她是美丽的公主,用这种方式建立他们的性别意识。性别意识的初步养成是5~12岁,就是青春期之前,随着他从幼儿大班到小学,有一个性别的社会认同过程,这叫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让他逐渐养成更接近于他性别的情绪、行为和内在心理结构,这个过程要五六年,直到他青春期到来第二性征出现,他才完全固化在他的性别里面。在5~12岁期间他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即便他知道自己是男孩,如果身边都是女老师就会形成他对女性老师的认同。男孩子似乎更容易出现女性化,这跟孩子小时候周围以女性角色(如妈妈、老师)居多有关系,另外我们的社会文化是母性文化,也会让男孩看起来相对比较柔和。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几年我们社会夸大了伪娘、伪男的现象,可能是来源于媒体的宣传,我们视觉中更容易注意到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偏移。实际上第二性征出现之前,男孩和女孩的角色很难从穿着上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过渡期,直到第二性征出现了,才会决定他的性别,同时如果他不喜欢自己的性别也是从12岁以后才会显出来。所以,在5~12岁这个阶段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心理学认为不是问题。从青春期之后,我觉得社会教育对发展男性角色做得还不够,因为我们社会很少有强悍的男子形象,即使是在电视台广告里面出现的男人也都比较温和,这跟我们现在整体性别发展也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殷智贤:因为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面,家里如果生了一个男孩,好像觉得比生女孩更让人有成就感。可是如果发现自己的儿子没有期待中的男子汉的表现,很多家长还是会深深地失望。现在我们总是在谈“男孩女孩一个样”,这句话的出发点是不要歧视女孩,对“男孩不要像女孩一样”的宽容度我们可以把握到什么程度?  李子勋:其实中国一直缺少标准的男子汉形象,像戏剧里面一些角色都不是很阳刚的,所以在中国一些男孩不是很阳刚,虽然他的内心阳刚,但是很多行为是会被制止的。比如说上学的时候老师不让孩子打仗,而且在家里母亲带孩子多,母亲会忽视掉男孩的阳刚性格而注重儒雅的性格,所以有的男孩子是从青春期以后才开始阳刚,开始长“角”了。男孩子敢冒险,还要敢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阳刚,而不仅仅是瞎闹。实际上青春期以后,中国的男孩子还是有男孩子味道的。青春期以后男孩子会模仿社会角色,比如说我小时候喜欢周润发,因为他演的《上海滩》中的许文强和《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都是阳刚的男子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875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