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一出生,便需要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快乐,个性活泼开朗,学习有信心,做事有勇气,能与人和睦相处,容易接受和适应群体活动,潜能可得到最大的发挥。
不过,想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感,倒不是要父母整天抱着娇嫩的婴儿,看着活泼的幼儿,处处保护,时时提防,真要这样做,孩子反而会变得依赖、胆小;也不是让孩子过分独立,要怎样便怎样,这样做孩子会变得任性、放纵而不受控制,难以与他人相处,甚至具有极强的侵略性或破坏性。要孩子得到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在特定的范畴之内,遵守基本的规则,训练孩子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排斥群体。
具体做法如下:
设置安全的环境
安全的起居和活动环境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本条件:
孩子住所的光线要柔和,避免刺激孩子的眼睛;
孩子蹒跚学步时,应尽量在平坦的路面上进行,以防孩子跌倒,产生恐惧心理;
给孩子预备一把适合他自己身材的小椅子,让他坐下来时双脚可以落地;假如没有合适的椅子,宁可让孩子坐在干净的地上,也不要将他放在高椅或高桌上;
孩子不喜欢颜色灰暗、形状丑陋、难于操作和容易损坏的玩具。因此,为孩子选择安全、坚固、颜色柔和、形状可爱、易于操作的玩具,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提供自我的空间
孩子自幼便需要自我中心的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固定的角落,即使家里并不宽敞,这个角落也是他们的安全小天地。一本属于他的图书,一个属于他的洋娃娃,甚至一张属于他的废纸,他都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到自我的安全。
给予温柔的声音
害怕响亮的声音是幼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婴儿听到巨响,会四肢伸张,有惊怕的表现。根据多方面的实验,器物的噪音、巨大的声响,都会令孩子感到惧怕。
因此,用温柔的声音、温柔的言语同孩子讲话,给孩子播放柔和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安排熟悉的机会
幼儿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以前,找机会先让他熟悉一下。比如入园以前,家长应先带孩子参观幼儿园,让他熟悉新环境及幼儿园的老师,这可以驱除孩子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对于提早入学的孩子,如果心理适应能力实在跟不上,家长可以考虑让孩子重读。有些家长担心留级会让孩子心理不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重读的孩子,有熟悉和重复的机会,更容易获得安全感。
使用明白的语言
不明白的语言,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对环境适应的障碍。愈是幼小的孩子,愈需要使用明白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以帮助其建立安全感。
有一位母亲,把3岁的孩子送到一个只说英语的幼儿游戏小组去学英语。这个孩子突然被放进一个不明白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失去安全感,而且失去学习的兴趣,最后还因为紧张染上了遗尿的习惯。
重视睡前的陪伴
婴儿入睡前,母亲若能哼一首温柔的歌曲,轻轻地道声晚安,他们虽然不一定明白母亲说什么,但已领略到母亲的爱,便会安静而甜蜜地带着安全感入睡。幼儿入睡前,父母亲应尽可能陪伴在旁,哪怕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说声“宝宝,晚安!”“宝宝,睡觉了,明天我们一起吃早餐。”这些爱与关怀的言语,会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父母亲对他的爱。这种时刻,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也不是保姆或任何其他人可以代替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9193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