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像个小小探险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去碰一碰,摸一摸。而我们呢,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管家,跟在他后面说着一连串的“不”!别看这个“不”字简单,可要说得太多,或者说得不是地方,孩子要不被你管得缩手缩脚,感官认知能力、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建构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不叛逆心特重,等到孩子一岁半以后也会经常说“不”,孩子和家长之间也越来越难沟通。什么时候说“不”,该怎么说,怎么让No变成Yes,还真是门学问!
在做危险的事时
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那些我们平日看上去不算什么、都能操纵自如的东西,却极有可能构成对孩子的威胁。比如,电源插座、开水壶、剪刀、煤气、高楼阳台、火等,当孩子不过是好奇地伸出手时,危险就出现了。
家里有宝宝了,家长就时刻都要有为宝宝创造安全环境的意识,尽量把危险的物品放在宝宝看不到、接触不到的地方。一旦孩子已经接触到,家长不要一边大惊小怪的说着“不能拿”“不能动”,一边生硬的抢下东西或者是强行把孩子抱走。而是要“智取”,小孩子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一岁半以上的孩子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如:拿到剪刀,他是为了模仿大人来使用。家长可以说:“宝宝想剪东西是吗?妈妈抱着你去拿纸板。”一手抱着宝宝,一手轻轻的帮宝宝握着剪刀去拿纸板,在您的保护下让宝宝自己剪,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剪不动,自然就会放弃了。
超越规则时
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既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给宝宝制定的规则都不一样,有“真规则”有“假规则”,父母要尽量在把握儿童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尊重和理解儿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真规则”。简单的说,“假规则”有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家长怕脏、乱、累或“浪费”而带来麻烦而不让孩子动。二是每当孩子用哭闹的方式坚持要做,家长就不坚持。所以家长每当遇到“不”的状况发生时,就要认真考虑一下,规则的真假。如:孩子会爬、会走喜欢到处摸,这就不应该限制,他是在用手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如撕纸,对锻炼宝宝手部的精细动作是非常有帮助的,表面上看有些浪费,但比花钱买一些孩子不感兴趣、没有益智作用的玩具实用得多。当我们确定是“真规则”时,就要做到令行禁止,不讲条件、不退缩。孩子如何哭闹都不可以让步,可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冷处理——让他哭吧(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试探家长的底限),这个时候家庭成员的意见一定要做到统一。通过这两种方式来建立真规则,树立家长的权威。
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时
小孩子经常会有打人、咬人的时候,一般是三种原因导致的:1、表达兴奋、激动的心情。2、引起大人的注意。3、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形成因素有两点,一是孩子肢体协调性的发育早于语言和大脑的发育,这是他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二是家长平时用拍打或咬孩子的方式逗孩子的结果。所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首先要分辨清楚宝宝的意图是什么,而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告诉他可以怎样做,而不是简单的用“不”来阻止,或者是责备,甚至用打的方式来制止,他此时此刻可能不做了,但这种行为方式也可说成是沟通方式,没有得到丝毫的纠正,反而会愈演愈烈。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您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他沟通,他就学会了什么样的沟通方式;你如何为人处事,孩子也会模仿得淋漓尽致……所以,为了孩子,做父母的也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也要及时思考和调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以及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方式,最终找到适合自己操作、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的教育模式,感受育儿的快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92029.html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450942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