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6个月到3岁的小宝宝上托儿所,3-6岁的宝宝就上幼儿园,通常都是混龄班。老师在孩子们5岁以前很少教具体的内容,往往让孩子们玩耍,从玩耍中去学习交往。通过交往,让小朋友们建立起初步的交友观念和自信心。
丹麦小女孩Fabiola从出生6个月就开始上托儿所了。班里有几个月、1岁、2岁的小宝宝,每个班15个小孩和两个老师。由于那时Fabiola只有6个月,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Fabiola就常常被别的小孩子踩翻。刚开始,妈妈Hasel看到女儿手里拿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或者别的小朋友活动时,踩到自己的女儿,感到很心疼。不过,看到其他妈妈都很无所谓的样子,她也慢慢心情放松了。她觉得人处在社会就是这样,都有可能被踩到或者踩到别人。
到Fabiola3岁时,爸爸妈妈把她送进了一所森林幼儿园。每天早上森林幼儿园的大巴车就把小朋友们一起拉到森林里,去观看自然界里的各种动物、植物,吃饭也在户外。碰上下雨或者下雪的时候,大巴车就把小朋友们带到图书馆里。尽管Fabiola因为整个冬天都待在户外而鼻涕长流,但是她心情很愉快。在这样的森林幼儿园里,积累了大量的地理、动物、植物知识,有时候和爸爸妈妈谈论起来,夫妻俩都自愧弗如。
德国:提倡培养完整的人
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和职业引导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德国,社会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一个活泼完整的人,才是一个快乐独立、掌握了生存方法的人。德国早期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爸爸和妈妈,认为婴幼儿阶段,爸爸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真正主角。在德国宪法上,有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承担教育责任的是爸爸和妈妈。
对于德国妈妈来说,把宝宝送到幼儿园,通常是令人放心的。最小的宝宝在出生6星期以后,就可以送到幼儿园。那里的老师会像家长一样,教宝宝很多事情。比如如何进餐、如何如厕、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家具、环境等。基本上妈妈在家里教的东西,幼儿园老师都会教。由于幼儿园数量有限,入园的名额还很紧俏。这样,很多德国的小孩子还是在家待到1-1.5岁,甚至3岁,然后才有机会进入质优的公立幼儿园。
日本:注重直观动手体验的活动
日本幼儿教育是在日本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幼儿园老师不允许在课堂里教授文字、算数和英语。幼儿园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小朋友变得独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集体生活学会融入社会。
在日本幼儿园,老师会让孩子们自然地学会数数。比如,老师会把画有各种实物的照片和图片拿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数清照片和图片上的实物数量。或者在真实生活中让孩子们到户外,用手指点数院子里盛开的花朵的数量、树上结的瓜果的数量。
小孩子满3岁以后,幼儿园“散步”的活动便多了起来。散步的日期是每月初就定好的,无论这一天阴天还是刮大风,只要不下雨,就不属于“恶劣”天气,老师照样带孩子们去散步。孩子们散步路程比较远,一般两三站,走去走回,还在公园里玩一个小时。通常只要散步就是一个上午,而且冬天一般不让穿大衣。小朋友们也不觉得冷,有时候还会出汗。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自己的成长,给五六岁的大孩子更多动手的机会,日本幼儿园往往安排大班的小朋友帮助小班小朋友穿衣服。这些五六岁的大孩子中午午睡起床后,来到小班,帮助那些两三岁的小弟弟和小妹妹们穿衣服、叠被子,再协助小班老师,将被子放到壁柜中。这样的活动让大孩子感受到自己真的很有能力,能够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了,同时也给小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瑞士:提倡宝宝自己吃饭
在瑞士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吃饭时,老师只把饭盘放在宝宝面前。大点的孩子用勺子就餐,小点的则用手抓着吃。吃饭时间结束,如果没有吃完,饭菜也会被工作人员收走。瑞士的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一般也不追着喂饭,他们认为孩子若是饿了,他自己就会吃的。不会做的事,爸爸和妈妈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话语上的鼓励和暗示,爸爸和妈妈不会强逼孩子去做,也不会去包揽过来。因为这样会抑制他的“独立行为”,而个性受到压抑的孩子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不会做别人没做的事,从而失去创造性。因此,瑞士的爸爸和妈妈让孩子自己进餐,也是对他的独立行为的一种尊重。
意大利: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
意大利家庭在早期教育上,非常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通过提升人的素质,来实现强国之梦。目前华德福教育在意大利很受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欢迎。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性本善的教育,它认为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基于对人的天性及本质全面观察和认识基础上,充满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动。它认为每个人都是精神、心灵和身体结合的整体。
女儿选择了华德福幼儿园的意大利妈妈Alice认为:“7岁前的孩子并非靠头脑来理解,而是透过生活来形成自我,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模仿。孩子将自己接受到的印象全部吸收后,从中挑出让自己感动的部分,再加以模仿,形成自我的表现,这样的自我表现,在自由创意游戏中,能很轻易地发现。”
在华德福幼儿园,老师每天至少会带着孩子们做两次户外和室内的自由创作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他想要的玩具、他想要建造的空间,进行独立或团体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不介入,只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完全将主导权交还给孩子。
中国香港:青睐国际幼儿园
中国香港幼儿园只接收2岁9个月以上的孩子,小于这个年龄的就只能上托儿所。幼儿园通常使用三种语言:英语、广东话、普通话。水准较高的国际幼儿园通常使用全英文教学,普通话是幼儿园的一个科目,老师们专门设计普通话会话课程,让小朋友们用简单的普通话购买蔬菜、水果、食品等。但是英语一直是香港人崇尚的语言,香港的小学、中学、大学基本也都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小男孩雨生3岁了,现在一家国际幼儿园,平时在幼儿园都说英语,在家里还是能听懂爸爸妈妈说的广东话,而普通话则还只是初级水平。
雨生上幼儿园的时候,班里的老师是一个爱尔兰人,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爱尔兰的文化,每逢3月17日,老师都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爱尔兰人的圣帕特里克节。圣帕特里克节的传统颜色为绿色,目的是为了纪念爱尔兰这个多雨湿润、青山翠绿、妖娆多姿的绿色岛屿。这一天每个小朋友和老师都要身穿绿色或蓝色的衣服,并用绿色的装饰物把教室装点得生机勃勃。如果哪个小朋友忘记了穿绿色衣服,就会被别人用手指掐一下。雨生有一次就忘记了,穿着别的颜色的衣服就去了幼儿园,结果被老师掐了一下,现在他自己回想起来觉得又好笑又好玩。绿色是爱尔兰小岛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这个节日让小朋友们从小懂得珍爱自然,珍爱绿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932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