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了工作要跟宝宝分离总是舍不得,当宝宝每一次和妈妈分离时,通常都会哭闹,这是一个让很多上班族妈妈伤脑筋的问题。妈妈们普遍担忧的是,强行让宝宝接受这种分离,自己心里难受不说,宝宝更是不安。有的妈妈在上班前偷偷溜掉,可又觉得不太好,怕这样做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宝宝不同年龄段依恋特性不同:1.宝宝3个月龄前
对妈妈的依恋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饿了,需要喂奶;尿了,需要换尿片;困了,需要拍一拍,哄一哄,在具有安全感与舒适度的抚触中进入梦乡。
宝宝通过跟妈妈长期的身体接触,靠声音、气味、身影等记住了妈妈的形象,并把这一形象与获得生理需求画上了等号。所以,当他们一听到妈妈的脚步声或呼唤声,就会感到快乐,因为这些信息意味着他们的需求将得到满足。当妈妈去上班了,新的看护人无法激发出宝宝的这种快乐,宝宝就变得很难“伺候”。
2.在宝宝3-6个月龄时
除了生理上的依恋,对妈妈还有心理与社会性需求,他们需要和妈妈一起玩,一起互动交流。寂寞了,他们一定会哭,这样可以把妈妈叫到身边。这个阶段是宝宝和妈妈依赖关系的重要建立时期,对妈妈的依恋性会更强。
3.6-12月龄阶段
宝宝除了妈妈以外,也愿意接受其他的大人,喜欢与大人交往,即使陌生的大人来逗他们玩,他们有时也会欣然接受。这个阶段只要家里其他大人能够了解宝宝的的生活习性,解决他们的需求,同时能很好地陪他们玩耍,他们可以让妈妈离开一会儿,甚至整天不在。
4.但在宝宝2岁前后
个性越来越独立了,经常对陌生的人保持警觉。他们会明确地表示自己对各位大人的喜好,并经常坚持己见,所以,这个阶段让宝宝离开妈妈,往往是很困难的,可能怎么哄都没有用,而且会伤心很久。
妈妈要克服自己的“分离焦虑”
事实上,很多妈妈离开宝宝去上班,自己心里也有担心、舍不得,心情焦虑。妈妈上班前和宝宝聊一下,告诉宝宝自己要去上班了,上班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告诉宝宝你在什么时候会回来,你可以拿个小闹钟或表给宝宝,告诉宝宝针指向哪个数字啦,妈妈就回来啦。妈妈要表情轻松些,耐心点,不要把分离当成一种痛苦的事情。妈妈轻柔坚定的声音,能够减缓宝宝的焦虑情绪。不要看宝宝现在小,但也能听进去一些道理的。切忌匆匆忙忙的在孩子面前走掉,一定要留充裕的时间交流。
让新的看护人提前“上岗”
妈妈如果了解了宝宝在不同阶段的依赖特征,就能够理解您的宝宝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宝宝的这种“黏人”呢?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妈妈要提前做好换人准备,避免临时换人。在决定上班前,让接替“岗位”的看护人提前到岗,与他们一起照顾宝宝,逐步让他们多跟宝宝接触,而自己逐步退出,这样就顺利交接了。
孩子满月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跟除了妈妈以外的家里其他人多接触,而其他人也要对宝宝格外关心和爱护,这样宝宝的注意力就不会总集中在妈妈身上了。
对于喜欢黏妈妈的宝宝,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等待。比如宝宝要喝奶了,妈妈可以对宝宝说:“等1分钟,妈妈马上给你取来。”宝宝开始不知道“1分钟”的概念,所以妈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奶取来,反复几次后,宝宝就会意识到“1分钟”很短,妈妈离开后马上就会回来的。
在强调“等待”的同时,还可以给宝宝玩喜欢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听听音乐,让宝宝边玩边等,就不会那么焦虑了。经过有意识的锻炼,宝宝会慢慢习惯妈妈不在身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49997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