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们对植物角不感兴趣呢?是不是这些材料投放的时间太长了,幼儿不喜欢了?还是托班幼儿根本就不会观察,对植物角失去兴趣了?怎么才能让托班幼儿喜欢自然角、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呢?
进入深春,我在自然角里泡了大蒜。泡植物的瓶子是大小一样的透明可乐瓶,我把可乐瓶从中间剪断,上部修剪成漏斗状,在漏斗外部贴上眼睛和嘴当老爷爷,把大蒜放在下半部分上,并在瓶中浇一定高度的水,让植物根部能够到水面。几天后,大蒜的白色须根长出来了,我立即带幼儿观察,幼儿欣喜的发现:老爷爷的“胡子”长出来了。又过了几天,“胡子”长长了,就这样,老爷爷的“头发”和“胡子”每天都在生长,孩子们每天都会到植物角看看;过了几天,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时我发现,昨天和今天的“头发”与“胡子”长的长度很难看出来,于是,我在漏斗上和瓶身上粘了有色不干胶,并启发幼儿看看“头发”“胡子”什么时候长到红颜色,什么时候长到绿颜色……孩子们每天都盼着老爷爷的“头发”从红色长到兰色、再长到黄色、一直长到绿色。同时一直不给大蒜浇水,“头发”“胡子”不停的生长,水面也一直下降。有了颜色尺子,幼儿每天都兴致勃勃的观察老爷爷的头发、胡子长到什么颜色了、老爷爷喝了多少水了,还在我的暗示下比哪个老爷爷头发长的快、哪个老爷爷水喝的多,并教育幼儿也要多喝水,经过这样的设置,自然角每天都有许多观察瓶泡的幼儿。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观察、不会观察,他们更喜欢形象、拟人化的事物。将大蒜放在瓶中粘上眼睛鼻子,孩子们就喜欢的不得了天天会去观察“老爷爷”的“胡子”和“头发”长的怎么样了。
妈妈喂食
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又很挑食,咀嚼吞咽能力差,爱用菜汤泡米饭。我们使了浑身解数他们仍是吃不进去,这可让我们为难了,家长就怕孩子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怎么办呢?〔p17〕
我们想出了一个鸟妈妈喂小鸟吃食的游戏。吃饭时,孩子们当小鸟,我们老师就是鸟妈妈,把一勺饭、一勺菜喂到孩子们口中,孩子们觉得很好玩,纷纷张着小嘴来抢着吃。几次之后,他们的口味竟发生了变化,有的喜欢含饭的孩子会自已嚼饭了,我们便对他们说:“小鸟现在长大了,要自己吃饭了,看看哪只小鸟吃得好。”一个星期过后,多数孩子不用喂了,也不挑食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可高兴了。
这件事我想到,作为老师对待不同的年龄的幼儿,应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龄的幼儿喜欢拟人化、游戏化的情景表演,在游戏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得受到教育,这比告诉他们好好吃饭、不挑食才能身体好,要有用的多。
思考:
1、“拟人化”教育应在托班教学中推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就说明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说话、会知暖知冷的。从上面三则案例可以发现,通过拟人化教育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转变了思想,提高了从事活动的兴趣。因而,“拟人化”教育值得在托班教育中积极推广。
2、“拟人化”教育能使托班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托班孩子不象中大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他们需要运用他们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育,这样易被接受,能真正转化为幼儿自己的东西。“拟人化”化教育正是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融入于活动之中,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爷爷”这一事例中不难发现,当幼儿对自然角中的花草失去兴趣的时候,老师适时创设一个“老爷爷”的拟人化环境,幼儿从非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很自然的融入到拟人化环境中来,不仅实现了原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幼儿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不断拓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拟人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拟人化”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适时的了解幼儿的需求,适时的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入拟人化的环境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对教师的观察力、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支持。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一般行为,他们对哪些事物感兴趣,是否产生了认知冲突和碰撞,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我们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语言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这样充分体现了营造温馨的家庭式环境,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了孩子情感需要。
>>更多早教知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0249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