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星期天,我带着“妈妈PLAY”教室的孩子们临时起意去了北海岸。偏偏天公不做美,要下海玩的时候,竟开始下起雨来,孩子们还是淋着雨下海去捞鱼、找寄居蟹,不亦乐乎。后来倾盆大雨落下,大家才失望地上岸换干衣服,不甘就此打道回府的我们又寻到一家民宿,吃了一顿以新鲜海胆为主打的海鲜大餐,才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悲观派与乐观派取决于天生气质
在大雨里去海边玩,是一个很特别的经验,有趣的是,也可以从中看出孩子们的个性与气质。一种就是不停抱怨的“悲观派”,同行的孩子中就有一个,不论到哪里他都是先批评:
“这里不好玩!”
“完了!下雨了!”
“我又不吃海胆,很无聊。”
种种令人扫兴的言论,令人闻言十分尴尬,他父母几度忍不住出言责备他:“再这样说,下次就不带你出来了!”
与之相反,另一种孩子就是苦中作乐的“乐观派”,我女儿就是这类小孩的代表。她看到下大雨了,仍很乐观:“没关系,说不定一会儿就停了!”
而且随时不放弃希望地询问:“妈妈,我们等一下还有机会下海去玩吗?”
听到要吃从吃过的海胆也很开心:“等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活的海胆吗?”
我以前一直以为,乐观或悲观和后天环境、教养有绝对的关系。后来通过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和相关书籍了解到,原来一个人的悲观、乐观受天生气质的影响竟然比后天环境影响大得多!
拥有一个天生乐观的孩子很幸运,他们天生容易感受到环境里让他舒服、愉快的事物,总是展露笑容、甜蜜开心,比较讨喜;然而,有许多孩子却偏偏属于另一类,喜欢批评、抱怨,对生活存有许多负面,甚至唱反调的看法,他们被说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们把这种差别归结为孩子的情绪本质不同。所谓情绪本质,就是一个人在一天清醒的时间所表露于外的情绪中,属于正向的和属于负向的比率。因此,孩子也大致可以分为“情绪本质正向”和“情绪本质负向”。
12下一页阅读全文
“情绪本质负向”孩子的教养方式
环顾周遭认识的孩子,我发现排除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的因素之外,属于“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仍然不在少数。这些孩子比较容易感受到环境中不愉快的部分,哭泣、发怒的时间居多,说出来话的总 是没一句好听的,让人觉得他们难搞、麻烦,有时甚至让父母觉得丢脸、尴尬、抓狂。他们不容易讨大人欢心,也不容易受到同伴欢迎。教养这样的孩子通常比较辛苦。可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他的天生气质就是如此,并不是故意的。
如何对待和教养这样的孩子呢?我总结出两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正向看待负向气质
作为“情绪本质负向”孩子的父母,应该努力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正向地看待他的个性。我们不妨这么想,习惯吹毛求疵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很棒的评论家、发明家,只要我们要帮助他学习将追求完美的性格用在正途上,而不要把这样的个性用在对付亲近的人或家人的身上即可。
◇运用同理心,坚持原则,以不变应万变
对待“情绪本质负向”孩子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以同理心体谅他的抱怨,但要逐渐教导他用适宜的态度去面对,也就是建立一种思维语言规范。
比方说,你辛苦煮了饭,结果家里那个说话听话的孩子一上桌就大剌剌地抱怨:“我最讨厌吃饭了,为什么不煮面?”但是你明明知道,如果煮的是面,这个孩子一定又会说:“我想吃饭,为什么老是煮面?”这时你该怎么办呢?揍他一顿?不许他吃饭?自己气得半死?
或许你可以试着说:“喔!原来你今天不想吃饭。”(先接纳孩子独特的感受)
“妈妈很乐意煮你想吃的食物,不过因为你没有提前说,妈妈并不能保证天天合乎你的心意。你现在可以选择吃或不吃。”(坚持该有的规范) 同理,孩子若是抱怨:“今天这里好无聊!难玩死了!”妈妈可以动怒说:“不好玩就算了!那下次就不要再带你出来玩了!”也可以心平气和地说:“喔!你觉得今天不好玩。”(同理而非责骂)
“妈妈也很希望今天是个好天气,不过,天气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虽然下大雨,但是妈妈还是很希望可以出来走走,才决定开车出来。你可以决定今天要不要玩得开心。不过,我们下一次可以找个好天气再来玩一次。”(引导他思考如何解决他的负面情绪)
这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孩子选了一个玩具,事后后悔了,说:“我怎么这么倒霉,选了这么烂的玩具!”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很可能气话脱口而出:“我花钱买给你还嫌,还给我!不准玩了!”不过事实上这样并不能让孩子体会到他口出恶言所造成的损害。不如换个方法:
“看样子,你现在不喜欢这个玩具了。”(同理孩子的心情)
“很可惜,妈妈花钱买玩具给你,本来是希望你开心。不过,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可以更换了。等我们明年再买生日礼物时,你可以好好想一想,选一个不会让自己后悔的礼物。”
我当老师的过程中也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你的礼物好烂喔,都没有我喜欢的!”
通常,我都会和颜悦色地说:“啊!老师辛苦地准备小礼物,却被你嫌弃,我很难过喔!不过,老师今天准备的小礼物就是这些,很抱歉没有你喜欢的,但是你可以自由选择要拿或不拿,都没有关系!”
通常,我这些话一出口,孩子就会露出稍带歉意的笑容,然后闭口不言,乖乖过来选礼物。因此,我发现这类孩子只是“习惯性挑剔”而已,并不见得是真的故意要藉此伤害对方的感情。所以,只要你换个态度同理并接受他们的情绪,他们就会改变态度。
如果,大人们能够一方面展现对孩子的了解与接纳,另一方面协助孩子体认生活中难免有不能尽如人意的事,那么这类孩子就能自在地说出想法、抒发感受,不舒服的情绪就能得到纾解。
当然,面对这样的孩子,即使用对方法,也未必能够立竿见影。因此心理学专家还给开出两个药方:“温柔的等待”和“用心而不期待的笃定”。孩子只有在被理解的情绪里,才能够觉察自己的特质,学习说抱歉,并逐步懂得关照别人的感受。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0989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