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孩子行为有问题,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客观评量孩子的发展特质,耐心地去协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不要因为爱孩子,就帮他处理日常琐碎事情,这样反而害了他。让孩子从小对所做的事情负责,不管是快也好、慢也好,让他学着去承担,父母才能放心、放手。
看看这些妈妈们的“遭遇”吧,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当你理解和体会了孩子的生活节奏之后,你就会学着跟他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或者解决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烦恼和“战争”,从而避免那些尴尬和误事。
1、那天要带她去保健医生那儿,那里人很多,就想早些去,结果,出门前的一场大战,使我们排到了一个第70号!在候诊室里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轮到我们!--云云妈
2、那天带他去超市卖奶,也就几分钟的事,可他突然在超市里大哭大闹起来,不管我怎么说“我们买完了马上就走”,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哭,超市那么多人,我尴尬死了!只好赶紧逃离了。--冬冬妈
3、原本要带他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可就因为我催他快点走,他又哭又闹,结果不小心跌倒,头磕在了桌角上,我们不得不取消所有的计划去了医院。
慢吞吞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时钟
在孩子们的眼里,大人们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总是忙忙碌碌、紧紧张张的。相反,1岁左右的小孩子们就只生活在“当下”和“此时”,他们没有那么多“接下来要怎样或会怎样”的概念,没有关于“未来”的真正意识。因此,理解并接受你和宝宝之间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差别,就会帮助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战争”。
父母们有时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小孩子们一天到晚不停地动,他们体能上既然能够这么积极和迅速,那么头脑和意识的反应速度也应该是很快的。但事实并非如此。1岁多孩子的生活节奏其实是相当缓慢的。他们得不停地学习和吸收身边的一点一滴——这世界对他们来说太丰富也太神奇了,一切都那么新鲜,需要慢慢地观察并一点点地接纳。这个过程必然是安静、从容和慢速度的。同时你还会发现,一方面,这些小家伙对于吸引他的东西能以无限的兴趣和耐心去把玩、去探究、去琢磨。就好比当他对你的口红很好奇时,他会把它转出来、转回去,转出来、又转回去,乐此不疲。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他们一点儿也没有兴趣的东西或活动,就会毫不容忍。
在2岁以前,大多数孩子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开始学习并懂得事物更迭的顺序——“我要先爬上餐椅,然后再吃饭”。同时,在大人们行为的影响下,他们也开始学习一些大人世界里的基本的时间概念,调整着自己的时钟,逐渐向大人们靠拢,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比如他们看见爸爸妈妈早晨起床之后,都是先刷牙、然后吃早饭、然后出门去上班,他们便得到了这样一种时间规律。自己也学着这样做。这些简单的意识会在日后帮助他们领会诸如“小时”“分钟”等一类更抽象的时间概念。当然,孩子自身也有内在的时钟节率,比方何时饿,何时犯困等等,都有一定之规。
打断与催促——孩子会很受伤
尽管宝宝们看起来跟不上或无视大人的节奏和计划,但他们其实是很敏感于周围事物运动的速率的。他们自己的内置时钟也很容易被忙碌的父母所打乱。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玩耍时投入了他们全部的情感和智力,因而他们会很专注,并充分感受其中的愉悦。而如果此时他被打断并被催促去做另外一件事,他就会感到特别的沮丧和不快。而父母对孩子的打搅,其实是打断甚或中止了他学习的过程和社会性思维的开发。玩耍其实就是孩子的工作。做父母的有责任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按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如同大人在工作时不希望人打搅和催促一样,孩子也需要得到这些。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被迫地去遵循或配合大人们的时间表,而显得对自己的环境无所控制时,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就容易受到伤害。同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付诸一些自卫的行为,他们会把憋屎憋尿及不按时吃睡作为与父母争取控制权的一种方式。
平衡你们之间的节奏
明显地,在孩子独特的时间感和父母自己对于时间的紧迫感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父母,你首先需要了解你的宝贝的性情。一些孩子整天都处在愉快之中,而另一些孩子则会因疲劳或饥饿而脾气暴躁,更有一些不适应环境转换的孩子会因被强迫而手足无措。如果碰巧摊上了一个天性不那么随和的孩子,那么家长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习惯和方式以避免让孩子受到困扰。好比说,做父母的习惯早起,利用清晨和上午的时间做事,而孩子却习惯在上午十点小睡上一觉,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在上午安排活动计划。也就是说,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灵活安排日程时间是更为有益的现实的选择。
同时,尽量张弛有度地避开那些最繁忙的时间。比方,如正餐前安排沐浴往往会因过于紧张而使孩子不能畅快地大玩肥皂泡。那么,最好把沐浴时间安排在餐后。父母们必须意识到,让孩子按他们自己的节奏生活是家庭生活的第一优先。
当然,有些时候需要让孩子配合大人的快节奏,但不论那是一个特殊时刻还是一个普通事件,做父母的都应该能够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时钟与家长的有机地协调,而尽量避免那些临时性的冲突。比如要出行时,家长应该提前给孩子一些提醒:“十分钟之内,我们得离开”之类的。当然,一次提示对大多数这样年龄的孩子往往是不够的。所以你最好在最终把孩子带出门之前多提示他几次。由于1岁左右的孩子话语能力很有限,大人要将这类出行和环境转换话语化,以使孩子们适应。也就是把这些变化用简单明了的话说出来,以减少他的不安全感。最初,这类词语对孩子们可能不具有什么意思,但至少可以使孩子们获得出行或离去前需要得到提示的想法。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适应这种环境的转换并逐渐不再抵抗了。
然而,当不需要按照时间表去做事时,那就好好享受一个童稚世界所带来的放松和写意吧。说到底,享受时间和生活是孩子教给大人的美好一课。最美妙的是无过于和孩子们在一起品味了。
:http://www.cn0-6.com/parents/earlyEducation.html (早教栏目)编辑:夕阳琵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1012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