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开始,我就一直忙着和小白老师商讨今年夏令营的主要内容,好不容易把策划方案定下来,正盘算着午饭和小白去腐败点什么,很快被一个小学校长的求助电话打断了:“兰海,你说这事怎么办呢?我们都要愁坏了。”我窃喜,想不到平时足智多谋的校长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别急,您慢慢说。”
“我们学校有个学生,成绩还不错,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妈妈一定要让他跳级,已经三番五次地来找我们很多次了。这孩子虽然出色,但也没有到需要跳级的地步,学校再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您能不能帮我们调解调解?”
还有这事?我好奇起来:“我一会儿就过去。今天您能约他妈妈到学校吗?我需要和她面谈。”
挂了电话,我朝小白感慨:“这下不用再费劲考虑中午吃什么了,我打发个肉夹馍得了,你就独自慢慢思索人生三大问题之一
——午饭吃什么吧!”
上课时间的校园是安静的,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走进校长办公室,我看到校长身边有位中年妇女,猜测她一定就是那位妈妈了。我打过招呼,径直走到校长面前。
“来,我介绍一下,这位是兰海老师,非常年轻的教育专家。”校长把我介绍给那位妈妈,“你们先谈着,我去开个会。”校长朝我看了一眼,便匆匆地离开了这沉闷的办公室。
“你好,专家。我告诉你啊,我们家儿子非常聪明,与众不同,我给你说啊……”赶在我自我介绍前,这位妈妈上来就握住我的双手,开始了喋喋不休地絮叨。
每个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与众不同的那个,这已经司空见惯了。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这位妈妈基本上让我没有插话的机会。
来此之前,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校长提供给我的资料,孩子无论是成绩上的表现还是课堂中的整体表现,以及在各项活动中整体能力的表现,无疑都表明这个孩子的确不需要跳级,但他妈妈对此却如此不同寻常地坚持。
“我想请问一下,您在哪里工作啊?”我贸然打断,决定从妈妈的生活状态打开缺口。[父母的教育理念和他们自己的成长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失落的都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
“你就别问我了,我还是给你继续说说我的孩子……”她有些不悦。
“那您平时有时间照顾他吗?”这么不愿谈自己的工作,肯定有问题。她不说,我就继续追问。
“不忙,我14点就回家了。”她不耐烦地回答。
“我想您是一个特别好的人,是不是单位有些不公平的事情啊?”我连头都没有抬,就问了这个问题。看似突然的提问,其实是我的感知。
“你,你,你怎么知道?”她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不少,表情有些不自然。
“我猜你现在在单位的处境并不是很乐观。”
“不是吧,你怎么都知道呢?”她从高分贝又掉了下来。
“放松点儿。”我拍拍她的手。[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不同,我们更应该关注和理解父母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
语气尽量缓和,准备进入到引导、说服阶段了:“虽然你在单位可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你想在单位证明什么,但孩子不应该、也不能成为你的工具。”这话看似平静,我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这对家长无疑是一种刺激。
沉默了很久,撕裂的声音终于打破了房间里的沉默。
“你凭什么这样说我?我和学校说的是孩子跳级的问题,这和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不出我所料,气急败坏的妈妈有点歇斯底里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愤怒地看着我。
房间里的时钟发出“嘀嗒”的声音,一声、两声,我看着她,问道:“难道孩子的跳级不会让你在同事面前扬眉吐气吗?你一点儿这样的想法都没有吗?”
“我,我……也不能说没有。”她嗫嚅着。
“你一再强调你的孩子很聪明,大家对他抱有高期望。的确,老师、家人和同事都会对孩子有所评价。可这些评价,谁更在意?是你,你的虚荣心在作祟!你觉得周围的人在给你这样的暗示,然后这些变成了你的压力,而你认为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儿子做出他人都无法完成的事情。那能让你炫耀,在你的同事面前炫耀。”我的一番话有的放矢,不给她留下任何情面,哪怕她再一次歇斯底里,“你可以不承认,但我确信地告诉你,孩子绝对会在以后,甚至就在最近成绩下滑。”
这句话就像一根针刺到她那紧绷的脸上一样,她的表情迅速混乱起来。
“唉……”她坐回到沙发上,不情愿地说下去,“最近情况的确如此,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学校才不同意我们跳级啊!”
“我特别心疼你的儿子。”我故意转移话题,不想正面就此争论下去,停顿片刻,“你给了他特别大的压力,他成绩好本来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可你现在要求变了。你想想看,孩子那么聪明,他知道对于一个永不满足的妈妈,最好的做法就是让她对自己不要有那么多的希望。他做了一个需要足够聪明和勇气才能做的决定——让自己成绩不够好。这样,再回到100分时,你就会开心、会满足。”
话音未落,她的眼睛已经红了,我犹豫着是否要给她递上纸巾,最终还是选择了乘胜追击。此刻让她尽快明白自己的问题,这无疑是更重要的事情。
“你在单位压力很大,想要出人头地,可惜你自己没有办法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你把你的压力和虚荣都落在了你儿子的身上,不是吗?”我冷冷地看着她说,“他的确是很男人,这么小就要负担你的任务、你的压力!”
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看来她终于肯放下自己的架子了。
我保持沉默,留出时间给她。
“你被压力弄得透不过气来,可你儿子也一样!对于你们俩,我建议都放松点,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孩子的生命是他自己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虚荣建立在他们的痛苦之上。你可以要求他努力、更努力,但说到跳级,如果造成他这么大的压力,你认为真的值得吗?”
“我没有、没有,我真的不想这样。”满怀愧疚的妈妈反复说着这句话。
“当然,你是他妈妈,是最爱他的人,他也最爱你。你肯定不愿意伤害他,只是有时我们迷茫了。”
“我错了,我太自私了,我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她哽咽着,颤抖的声音让人难免同情,“谢谢你,兰老师!”
我微笑起来,用力握着她的手,俨然一位老者教育孩子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深陷其中的时候,现在挺起来并不晚。”
送别孩子妈妈后,我坐在沙发上做深呼吸,这场谈话让我有些筋疲力尽。
很多人不理解“聊天”的难度,认为不过是简单地动动嘴皮子,可谁能知道这种心力活动的高强度?每次咨询结束后,我都感觉如虚脱一般,嘴根本不想张开。现在的我瘫在沙发上,看着窗外发呆,嘴巴懒得动一下,但脑中却还在不断闪现各种父母不同的爱。
爱不需要理由,但,爱需要方法。
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哪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格外地关注和爱呢?但是,其中潜伏的危险又有几个父母意识到了呢?常言道:“独子难教,独柴难烧。”美国青春期心理学之父斯坦利·霍尔说:“独生子女,仅这一客观事实本身就是一种病。”
父母要爱自己的孩子就需要视这个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只是在年幼的时候需要和你在一起,作为父母是在尽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这是“爱”的基础,只有在内心里没有把这个你需要付出社会责任的个体当成属于你的孩子,才能够做到大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110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