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有操不完的心,从吃住玩到安全、性格培养等多个方面,而且由于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些事情孩子不愿意做或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从晚上的刷牙,到上车系安全带,到不爱吃的食物,总之是千奇百怪。家长要对这些行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因为不良行为一旦变成“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羁绊。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都喜欢在表扬和鼓励下做些事情,即使这些小成功可能根本算不上什么。对于父母来说,最好让孩子感觉你和他是一伙儿的,这样你所说和所做的才不会有太多的抵触,也更容易纠正不良行为。下面就介绍6个简单的方法:
1、从改善关系做起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更好地与自己合作,首先要从关注改变他,转变到关注改善你与他的关系上来。有些父母一听到有人“告状”或看到孩子行为不轨,就会大出手脚,恨铁不成钢。实际上,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不礼貌或不良行为,此时家长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情况,逐一加以纠正,结果只能是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感觉不舒服。
家长感觉自己是一个坏妈妈或坏爸爸,孩子则感觉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从而不敢尝试或产生自卑心理。家长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做的纠正工作,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正确的做法是,每天都给孩子一到两次正面积极的回应,或者在特定的某件事上给予表扬,用肯定的态度爱护和关心,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一句简单的表扬都要胜过一堆喋喋不休的指责或过分的物质奖励。因为孩子是爱表现的,只需轻轻一夸,孩子就会高兴,精神上都得到满足。家长还可以每天抽出时间来和孩子玩一会儿他喜欢的游戏,这对改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有帮助。只有关系改善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才容易改善。
2、不要事必躬亲
妈妈在喂养婴儿的过程中,要给婴儿喂奶、换尿布、穿衣服等,从而在婴儿长大些的时候,让他做些以前妈妈做的事情是很难的,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习惯或有了依赖心理。但妈妈比较忙的时候,没有时间或精力做所有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如何穿衣服,自己拿瓶子喝水等,但一定要给宝宝传达“他有能力做”的信息,尽可能地让他完成尽可能多的小任务,让他成为你的小帮手。
对于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妈妈也可以给宝宝提些建议,而不是亲自上阵去替宝宝处理问题。比如:宝宝与小朋友闹了矛盾,要鼓励他去说服对方,即使是比较简单的语言,而不是对小朋友大喊大叫。相信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宝宝会得到锻炼,而妈妈也会得到难得的片刻休息。 3、保持冷静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没完没了,晚上不肯睡,早上赖床等行为,妈妈在当时情形下,通常会遭遇到孩子的哭闹、叫喊等抵抗,妈妈也难免会发脾气,从而开始了又一轮的吵闹比赛,这并不能促进孩子与你配合,结果只是使双方更生气,或让孩子知道如何坚持就能胜利。
处理这种情况的关键是家长保持冷静。那具体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家长可以告诉他,无法接受他现在的行为,并再给他一个更好的替代选择,让其二选一,比如:坐在地上耍赖是不对的,你可以坐在凳子上告诉我你的想法。
家长应该知道,竞争或斗争需要对手,如果没有对手,竞争或斗争也就没有了意义。当我孩子小的时候,我时常发现我们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就像拔河比赛,如果我在拔河比赛中放开了绳子,虽然他会摔疼,但他最后会停止抵抗我,放弃战争,从而使他关注他的行为并最终改变这些不良的行为。
下一篇:6种方法纠正“坏习惯”(下)
文/也许
本文由《母子健康》杂志授权摇篮网发表,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1752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