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眼睛不看人,跟他说话没回应,要么就是鹦鹉式对话;一个人拿着汽车直盯着转动的车轮;双手重复不停的摇晃着;孩子都明白去商场购物,但还是从商场拿着东西就往外跑,甚至还会出现收银员要求他付款时,他从口袋里掏个空,然后伸手给收银员来假装付款;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发脾气、紧张、焦虑不安,极难安抚……这些难以让人接受的行为。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社会或团体认许的各种行为?我们的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方面训练儿童与人交往的基本行为,建立目光接触,用言语回应人,学习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引发他自行跟别人沟通,培养观察并模仿他人方式活动……人的行为与其后果有关,很多社会行为,:如对自己名字作反应,向他人打招呼等都可以被强化而形成,人可以凭观察外界事物或别人的行为作出模仿而学习,如:小明见老师称赞小兰跳绳做得好,小明为了受老师的表扬,就模仿小兰跳绳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儿童不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学习,提醒儿童留意身旁表现好的小朋友,也是重要的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儿童参与社交游戏,从中学习社交技巧,透过有趣的活动,儿童对外界有更深的认识,游戏也是协助儿童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如: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医生、警察)或参与各种假想游戏,如“坐公交车”“购物”等,让儿童对社会环境有更多的认识。带着儿童参与群体活动,提供更多与人交往及模仿他人活动方式的机会,引导儿童轮候、听从指示,帮助儿童学习遵守规则,与人合作及互相分享,另外,儿童明白规则要求,但不能遵守规则,那我们带孩子外出活动,如:去商场购物、公园游玩,孩子可以实地认识并运用社会设施,遵守社会规则,让他们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再一方面培养适当的表达情绪,察觉和区分情绪——接受情绪——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这是儿童情绪的学习过程,孩子很多时候察觉不到情绪的变化,不会区分自己究竟是紧张还是高兴,为什么会焦虑不安,因此,要教导儿童察觉和认识情绪,如:下雨不能去爬山,孩子因此而哭闹,跟他说:妈妈答应了你去爬山,现在下雨了,不能去,你很不高兴,所以大哭。我们必须代孩子表达他的感受,让他慢慢察觉自己的情绪表现。当孩子出现情绪变化时,成人必须引导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情绪反应,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成人须留心是否在不经意间否定儿童的情绪,如:孩子刚与妈妈分开,感到不安,成人却对他说:没什么可怕的,不要哭。像这样,如果大人都不能接受孩子的情绪,儿童变更难对自己的感觉作出肯定,儿童要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如:不能伤害自己、别人或物品,假如儿童因特别高兴而兴奋得咬自己的手,大人要制止他
,并告诉他:我明白你此时非常高兴,但你不能咬自己的手,你可以高兴时,拍拍手,跳一跳。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也有利与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以上所述,社交训练是复杂而漫长的,需要孩子、社会、家庭、学校全力配合,才能使我们孩子的各方面训练得到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2200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