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彤彤向妈妈求援:“我该怎么办呢?”
妈妈问她:“你为什么答应林林?”
“他说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在一起过生日了,我觉得也挺好;还有,林林爱帮助别的小朋友,所以我愿意跟他好。”
“那丁丁呢?”
“丁丁画画好,我也喜欢。但是我是不是只能和一个人结婚呀?”
突然面对这个不曾想过的问题,彤彤妈头脑中出现了片刻的空白,无言以对。望着彤彤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她琢磨着怎样给孩子一个恰当的解释。
都是模仿惹的“祸”
当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回到家里突然宣布他(她)的“结婚计划”,或因为棘手的“爱情”问题向你发出求救信号时,相信不少年轻妈妈会面临和彤彤妈一样的困惑,却少有彤彤妈遇事的冷静。她们有的或许会吃惊得大跌眼镜,痛斥孩子“别胡说八道!”甚至为这么小的孩子会对与“性”如此密切相关的事情想入非非感到诚惶诚恐。
其实,这大可不必。童言无忌,而且孩子的话有时与他们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有很大距离。当一个四五岁的孩子郑重其事地表白“我要和某某结婚”或“我爱某某”时,他的真实想法多半是自己很愿意和某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表示两人很要好。而他之所以使用“结婚”、“爱”一类比较刺激的字眼,或者女孩穿上漂亮的纱裙一本正经地同“心仪”的男孩举行“婚礼”,是因为他(她)听身边的大人们这么说过、做过,或从电视上看到过类似的画面。他们的这种做法是成人行为的不恰当的“翻版”。孩子偶尔也会把这种情感表达用在同性的小朋友身上,比如两个小男孩或两个小女孩宣布“结婚”。 3 后1页
乍一看,这些行为是孩子早熟的表现。但实际上,他们这样做有着充分的心理依据。四五岁的孩子热衷于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它可能是背着小书包要去“上学”,“操纵”一套玩具、学着妈妈的样子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也可能是要和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结婚”。这种模仿,实际上是孩子们试图理解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即便是他们之间直白地“言爱”,或者干脆有一些搂搂抱抱的亲昵举动,充其量也只能被归为“过家家”游戏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与青春期后出现的“异性相吸”有本质上的区别,更与性、与真正意义上的浪漫爱情毫无关联。孩子的这些行为无非传达一个信息:你的宝贝渴望和另一个孩子建立一种很纯真的友情。如同孩子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如玩具、卡通书等感到好奇、产生兴趣,“童年爱情”也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自生自灭。
别把孩子的话当真
无论是宝贝主动向你坦言他多么喜欢班上的一个小女孩或邻居家的小妹妹,还是让你教给她在送给“男朋友”的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抑或是你偶然发现自己的女儿和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在小区的花园里亲昵地说着悄悄话……你的脸上都要显出无所谓的态度,就像对待孩子的其他问题一样自然。你始终是孩子可以绝对信赖的倾诉对象,你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当然,你的内心可能会因为吃惊而翻江倒海。面对宝贝的第一次“爱情秘密”,淡化和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孩子最需要的。郑重地告诉孩子你现在太小,还不能结婚恋爱,那是大人的事。阻止训斥,其实只能起到渲染和强化的作用,孩子会因不明就里我行我素。恰当的态度是轻松地对孩子说:“祝贺你,宝贝,你又多了一个新朋友了!”而后闭口不谈这件事。过一段时间,孩子会把它淡忘掉,因为“喜新厌旧”也是孩子的特点,他们会被自己觉得更有意思的事吸引。
给孩子一点情感支持
假如宝贝的这段“初恋”一帆风顺,其实是件值得父母高兴的事,这意味着小家伙又多了一个好朋友。然而,孩子的“爱情”有可能一开始就遭到拒绝,他喜欢的那个小朋友根本就不想和他“结婚”;或者移情别恋、抑或如彤彤那样摇摆不定、左右为难。即便是有了好的开头,孩子的感情也禁不住一点点“风雨”,他们有可能在“爱”的路上因为一块糖、一张小贴画、一个玩具暂时谁也不理谁,或者干脆分手。
如果孩子向你倾诉“失恋”的痛苦,你会表现出怎样的态度?是直白地告诉孩子,“你们之间过家家式的感情游戏本来就不会长久”,还是担心孩子会为友谊伤透了心,扮演一个救世主的角色,试图替他改变一切?实际上,此刻你的冷静态度对他会更有帮助。你可以说说自己对这事的感受,给他一点点安慰和同情:“如果我遇到这样的事,也会伤心的。你现在需要妈妈做什么呢?”然后,不妨给他一些新的思路。比如:“你身边还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呢,你可以和他们玩呀。”或者“她不是羡慕你会搭积木吗?你在这上加把劲儿,先不找她,说不定过两天等你建起一座漂亮的立交桥,她就会乖乖地找你了。” 3 后1页
当然,妈妈们还应该启发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孩子的逆境情商、增强自信心。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他们的做法或许会让你耳目一新。
彤彤最后就想出了一个让林林和丁丁竞争的办法:“你们俩谁先能连续拍球达到200个,我就和谁结婚。”
3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222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