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觉的发展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有的研究表明,刚出生后2天的宝宝就可以分辨人脸和其它形状。他们看人脸的时间比看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时间长。对出生至6个月的宝宝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了这种视觉偏好,他们凝视人脸图片的时间几乎两倍于任何其它图片。宝宝似乎天生对人感兴趣。其实,宝宝并非对人脸感兴趣,而是对人脸的轮廓线和曲度感兴趣。
大约在2个月左右时,宝宝对远和深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最有力支持了这个结论的是视崖实验。实验大致是这样的,在一个桌子上盖上很厚的玻璃,玻璃下面是一张方格布,布的一部分直接贴着玻璃,另一部分隔开几英尺,这样,爬过桌子的宝宝就感觉有掉下去的危险。在这个实验里,即使2个月的宝宝,也能分辨出视崖的两边。当他们探索这个崖时,表现出明显的好奇。当宝宝长大到能爬过视崖的时候,会表现出明显的恐怖。他们不往深的一边爬,尽管他们的父母在对面,尽管他们也能感觉到玻璃板的坚固支撑。这种从好奇到害怕的变化,也许是因为宝宝爬动作的发展,使他们能更实际地观察深度和距离,也因为他们从经验中得知摔倒很疼,所以他们对高度格外小心。
二、知觉恒常和客体永存
知觉恒常是指当知觉条件(如距离,形状、明度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例如,一只小鸟,它飞来飞去,在我们的眼里,小鸟的大小、位置变来变去,但我们知道不管它在我们眼中呈的像如何千变万化,它始终是那只鸟。有了知觉恒常,人们才会对外界事物有比较稳定的认识。
一般认为宝宝在半岁后具有知觉恒常性,宝宝可以追着看一个滚动的物体,而且还能把它看成是同一个物体。知觉常性的出现,使宝宝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一些稳定的特征。
客体永存指的是当物体从人的视线中消失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并不是不存在了,而只是我们看不见了。一般认为,大约在宝宝8~12个月时,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存性也开始出现。例如,在这以前,你和宝宝“藏猫猫”的时候,你一躲开,他看不见了,也就不找了,以为世界上不存在“你”这个人了。可是在1周岁左右时,你再和宝宝做游戏时,你叫他一声,然后再躲起来,宝宝就会用眼睛到处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2392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