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篇文章,标题是“洋媳妇教育孩子的方法,令中国婆婆大开眼界”。不用说,又是跟咱中国的国情特拧巴的做法。作为一个至今还摸着石头过河,滑倒无数次的妈妈,我立刻有了浏览的冲动。”
文章中提到,孩子的吃饭问题,洋妈妈苏珊的做法是“不吃就饿着”,甚至要求三岁的小托比:“既然你不想吃饭,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晚上小托比饿了,吵着要吃奶奶做的中国菜,苏珊也严厉地拒绝,真就饿到第二天早上,给了孩子一个狠狠的教训。结果是,从此以后小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
饭来张口的待遇没有,衣来伸手小托比也同样享受不到。早上起来,自己穿衣服和鞋子,穿错了妈妈也不管,理由是“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有一次被邻居小姑娘提醒说裤子穿反了,妈妈还是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小托比:“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小托比有一辆自行车,喜欢得谁都不许碰,一次邻居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走了,托比跟妈妈告状,可聚在一起喝咖啡的妈妈们“不问政事”,让他们看着办。理由就是“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孩子闹成一团也不多干预,最多哄哄受欺负的一方。最后,小家伙们哭完闹完还是一起玩得很开心。
妈妈最严厉的一次,是关了儿子的黑屋。托比在客厅拎着水桶跑上跑下乱跑,苏珊警告了几次都没在意,最后把水洒了一地,还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苏珊气愤地指令儿子:“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二话不说的妈妈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惊天动地的哭喊到最后,小托比妥协了。被妈妈放出来后乖乖地拿起有他两个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
中国婆婆探亲归来,总结陈词就是:“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刚看完那会儿挺振奋的,有点像拿到秘笈的小激动,可一番实践下来,又觉得洋方法有待商榷,需要因人而异。
比如,吃饭问题上,我也尝试过饥饿疗法。可人家这顿没吃,下顿也不惦记。即使主动说要吃,也小手象征性地拿一点,舔一舔或者吃几口完事。饿着自然提不起精神,最后干脆就躺地上玩小汽车了。你不喂?晚上哭啊闹啊,睡觉也不塌实,倒霉的还是孩子他爸,第二天还要上班呢,谁熬得了啊?
比如穿衣。起床后就爱磨叽,夏天还好说,大不了当妈的大吼一声:我走了,不管你了。冬天呢?一会儿就冻着了,鼻涕说流就流。小身板比不得外国小孩壮实,只能怪我们当爹妈的遗传。没办法只好哄着穿,还带唱个歌分散注意力,就没这么闹腾了。
关小黑屋的事情咱也做过,真是气极了。可鼻涕眼泪稀里哗啦后,人家就跑你怀里叫妈妈,还表示绝对服从。可儿子不记仇的同时也不记事,下次还照样儿。外带一个后遗症,就是晚上会哭醒:要看托马斯!不要喝奶奶!……得,孩子没吓唬住,倒把妈妈吓着了。下次我再也不敢了。
再说小孩子的相处。咱家这个胆小,属于“谦谦君子”型。特小的时候,玩具都乐意给小朋友,可别人拿了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没回”后,小东西可怜巴巴地拉着妈妈的手找求助。我当时的办法也是跟苏珊一样“你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可儿子就是不敢去要回来。发展到最后,再大一点,儿子干脆就把自己的玩具看得紧紧的,谁玩都不给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不玩你的,你也别惦记我的。”晕吧?!
“拿来主义”得好好研究研究了,全盘套用估计不管用。吃饭问题上,以妈妈喂为主,宝宝吃为辅的原则。温饱解决了,孩子自己吃多吃少就当奔小康了。见生人腼腆,就动用模范的力量,儿子喜欢看“托马斯”。陪着看时,我就赶上一句:你看托马斯很有礼貌,见面就叫“大家好”。慢慢儿子也开始跟不熟识的人对话了。出去玩,遇到不讲理的小霸王,我也不再听之任之,直接现身说法,给一个示范:拉着他的手,先是友好地请别人归还玩具,万一还不奏效,就跟对方说:“你玩一会儿了,我们也玩一会儿好吗?”或者用其他玩具交换。对方家长大多是懂道理的,都会帮着劝说自己的孩子,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真要遇到个大小都是王的,那咱就来狠的,鼓励儿子:“一起抢球吧。看谁跑得快!儿子赶紧抢……”
当了两年半的妈妈,以上都是我的心得体会,再次感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不光是爱,还要懂得爱的方式。宝宝既是你的唯一,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她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你既要尊重它,又要引导它。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他/她有百倍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嘛,是小草就遍地疯长,是大树就可劲地拔高,不论什么,满眼翠绿绿的,就是最美的春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2406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