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儿童心理卫生门诊里,经常会接诊一些反复眨眼、吸鼻、歪嘴、点头、摇头、耸肩、喉部发出咳嗽、清嗓子或骂脏话等症状的“小病员”。这些孩子大多病期持续多年,有的是因为已明显影响学习和生活,才不得已走进医院。究其原因,大多是家长对孩子出现的症状缺乏认识,普遍认为是孩子的坏习惯,故而在教育上大多采用反复指正、指责和批评的方式,试图以此改变或消除孩子的坏习惯。
殊不知,在如此教育下,孩子的坏习惯不但没有改掉,反而“怪相”越来越多,令家长十分苦恼。所以,有必要首先要告诉各位家长,你的孩子出现的以上症状并不是什么坏习惯,而是患了儿童期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是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根据抽动类型的不同组合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临床上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短暂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些病征的主要表现,是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其中,运动肌的抽动常见表现为:眨眼、吸鼻、歪嘴、张嘴、伸舌、点头、摇头、伸脖、耸肩、弯腰、踢腿、收腹、触摸性动作、身体旋转等。而发声抽动常见表现为哼哼、吸鼻声、咕噜声、咳嗽声、清嗓子声、动物叫声、骂脏话、模仿言语、重复言语等。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则是多发性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同时出现,并大多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动症”,有的伴发强迫动作、强迫思维、冲动行为、攻击和自伤行为、学习困难和情绪障碍,伴发的行为症状和情绪问题可引起患儿明显的心理困扰,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因素有关。如果孩子患了抽动障碍,作为家长不妨试试如下几点:
要正确理解疾病性质,正确对待患儿,不要将其视为“调皮”、“故意捣蛋”“出洋相”等而加以训斥和批评;
对患儿症状不要过分关注,更不要批评指责,虽然对一些患儿批评以后可暂时减轻症状,但过后会出现“反跳”现象而症状更加严重;
减轻心理压力,解除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心理刺激因素,如学习压力过重、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等等;
合理安排患儿日常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看电视或打电子游戏时间过长、长时间剧烈运动等;
症状严重者,家长应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要求同学们不可嘲笑、模仿患儿,以免造成患儿自卑、缺乏自信、退缩、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和情绪问题;
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症状严重者特别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必要的药物治疗对控制抽动症状、缓解强迫、多动、冲动等合并症状以及减轻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3390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