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前,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早早就叫孩子起床,可早饭都做好了,孩子还没穿好衣服;出门前,孩子又在慢悠悠的穿鞋子,那个急呀,真是难以用言辞来形容。真恨不得帮孩子打理好一切,可明知这样做会害了孩子,只有催促再催促,很多家长遇到磨蹭的孩子,表现出一脸的无奈,也很揪心。究竟,家有磨蹭的孩子怎么办?以下是4个磨蹭孩子的案例回放,供妈妈们参考。
镜头1:吃饭慢吞吞的阿强
阿强今年3岁了,吃饭时总是东张西望,饭吃到嘴里也不嚼,好半天才能咽下去,妈妈干着急也没办法!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吃饭磨蹭的孩子大多挑食,不爱吃某种食物,贪玩,边吃边玩。也有部分孩子是因为家长包办,早期喂食过于精细软烂,造成孩子吞咽能力差。还有的孩子每天喝含糖极多的饮料,零食不断,使得吃饭时没有饥饿感,胃口不开,当然吃饭也就磨磨蹭蹭了。
聪明妈妈对策
对吃饭磨蹭的孩子,关键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时、定量、合理进餐。
1、吃饭的时候把电视关掉
有的家庭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孩子往往做不到一心二用,所以他们不能像大人那样边吃饭边看电视。把电视关掉,孩子也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饭菜上。另外,吃饭的时候也是一家人团聚、交流亲情的时刻,不要不断地催促孩子快吃,或者替孩子夹菜,这样无形中会给孩子压力。
2、每次给孩子少盛点儿饭
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把碗里的饭吃完,或者碗里的饭总吃不完,这种感受并不好,因为越是怕别人说成“慢”的孩子越慢。如果每次少盛点儿,这会让孩子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我今天第一个吃完!
3、把吃饭看做是游戏
孩子特别喜欢形象化语言。妈妈不妨把孩子的嘴巴比做能装宝贝的山洞,而把美味的菜肴比做各种各样的珍宝。孩子听了,肯定会把嘴张得大大的,像小老虎一样“啊呜啊呜”地吃起来。
4、把孩子的玩具束之高阁
有的孩子喜欢边吃饭边玩玩具。妈妈要果断地把玩具收走,让他吃饭期间摸不着、看不到,然后告诉孩子:“这次吃饭有时间限制,时间一到就没有吃的了!”时间一到要果断地收拾饭菜,并注意下次就餐前不要让孩子得到零食或食物。
5、强化孩子好的习惯
如果孩子按时吃完饭,给孩子一段游戏的时间,让孩子继续饭前未尽兴的游戏。如果孩子没有按时吃完饭,可以暂时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
镜头2:天生慢性子的笑笑
笑笑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在幼儿园、在家里,永远一副不着急、不着慌的样子。“笑笑,你动作能不能快一点儿?怎么剪个纸那么磨蹭?”妈妈催他。笑笑仍旧是慢慢地抬起头,看了妈妈一眼,低下头继续他手里的工作。“笑笑,你能不能走快一点?”老师催他。笑笑不紧不慢地走了两步,努力跟上队伍。因为笑笑的动作慢、言语慢,老师、父母没少为他着急,也没少想办法,可无论大人有多着急,笑笑似乎永远如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分析
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慢,并不一定表示他是故意的,因此,父母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发展特质,耐心地调整他的行为。
1、跟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
孩子年龄小,感知觉、动作都在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会出现肢体、言语、动作反应较慢的情况。而大人往往以自己的标准或以其他动作发展迅速的孩子的标准衡量,不能耐心等待,使得孩子心里着急,但动作却跟不上趟儿,反而容易出错,导致动作更慢。久而久之,磨蹭的习惯便养成了。
2、受遗传因素影响
笑笑爸爸是个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性子,公司8点上班,他从来都是卡着时间去,做什么事情都习惯提前规划好时间,然后一步步按自己的打算来,从不因为别人的催促而打乱自己的计划,就连说话、走路也是慢慢悠悠、不急不躁的。在这一点上,笑笑跟爸爸还真是很像。
这就是遗传因子在起作用。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占其中的60%,所以当你抱怨孩子是个“小磨蹭”时,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基因在起作用。
聪明妈妈对策
性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客观现实。面对天生慢性子的孩子,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孩子的心理、动作发展特点,尊重遗传因素、气质类型对其行为的重要影响,千万不可急躁,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6、寻求做事方法
从按部就班的日常行为中,帮助孩子寻求更有条理做事情的方法。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父母做事的次序,怎样收拾自己的东西,怎样给物品分类,怎样穿衣服、穿鞋子,并让他们实践,从生活中习得做事的经验,寻求有条理地做事情的方法。只要做事有条理,就能节省一部分的时间。
7、游戏训练
在孩子完成一个行为期间为他计数,例如穿袜子,孩子先穿,家长为他计数,看数到几,孩子完成了穿袜子的行为。然后,父母穿,也计一个数,父母故意在第一次穿时慢一点,利用孩子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使他感到动作快是值得骄傲的。以后每次穿都给他计数,告诉他比上次又少了几个数,为他感到骄傲。当然假如他退步的话,也要让
他体验几次退步的挫败感。要注意的是,计数法不可以滥用,长期的计数催促,会使孩子感到压迫,情绪紧张,从而对家长的督促置之不理。
8、制定规则
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如果按时完成某件事几次,给予奖励,奖品可以是孩子一直想得到的玩具或一次公园游玩;如果没有执行好规则,就要给予处罚,得不到玩具或不能去公园游玩。
镜头3:注意力不集中的芊芊
4岁的芊芊长着一张圆嘟嘟的脸,大大的眼睛,模样很可爱,可就是做事磨磨蹭蹭。比如,正在吃饭,窗前有只小鸟飞过,她就会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正在画图画,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一眼电视,留下半拉子图画磨蹭着不肯马上画好。做一件事总是“战线”拉得很长,效果还不好。
原因分析
4~5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边干边玩是造成这个年龄段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龄段越低的孩子,越是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以至无法完成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通常2岁大的孩子,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大约是7分钟,3岁时大约9分钟,4岁时大约12分钟,5岁时大约15分钟。
聪明妈妈对策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是重要的。
9、保持安静的环境
孩子做事时,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排除与当时事件无关的因素,使孩子能专心于正在做的事情上,加快速度也保证质量,慢慢就养成了利索的好习惯。
10、让孩子专注做喜欢的事
平时多鼓励孩子做喜欢做的事。当孩子专注于他的玩具设计或观察小动物时,父母千万不要打扰,耐心等他完成“工作”,事后进行肯定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情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这样便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镜头4:缺乏兴趣的娜娜
娜娜是个活泼好动、爱说爱跳的孩子,可是一练钢琴就出奇地磨蹭,一会儿说肚子疼,要躺一下,一会儿说渴了,要喝水。就这样,一个多小时连一小节曲子都没弹下来。
原因分析
对所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是娜娜磨蹭的主要原因。孩子觉得不好玩、无聊的事,干起来常常会磨蹭。他不乐意,又非干不可,自然也就手脚不麻利。
聪明妈妈对策
11、理解孩子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面对一项枯燥的任务,总是不能一鼓作气做完,一会儿做做这个,一会儿做做那个,就是不想面对毫无兴趣的工作。成人如此,何况孩子呢?所以,妈妈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孩子的感受。
12、提高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钢琴没有兴趣,妈妈首先要提高孩子对弹钢琴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石,就像百米高楼的地基一样,地基打不好,高楼就会岌岌可危。
镜头5: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的小优
小优的表情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丰富,很少大笑或露出顽皮的样子,情绪也很难调动起来,总是显得很平静。他做事很稳,很少犯错误,只是做什么事情都是慢吞吞的,不喜欢竞争性活动,也不喜欢到外面玩。老师观察发现,他不存在做事的步骤不对或方法不对,相反还很有条理。但是做动作时却特别慢,像个小木偶一样。原来,小优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没时间接送孩子,也没时间管孩子,小优就被“全日制”放到爷爷奶奶家“整托”,只有放长假才被接回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平时很少出门,每天就是照顾这个孩子,接送上幼儿园。小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原因分析
从小优的表现来看,他过多地受到了老人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影响。爷爷奶奶年岁大了,没有过多的精力陪小优玩,也不可能常带小优到外面去玩。这样,小优不仅户外活动参与得少,小伙伴也少,他自然就不会喜欢竞争性活动,性格也就变得内向、安静。
另外,老人生活节奏慢,动作也慢,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优,小优虽然学会了有条理的生活、做事,但节奏却和爷爷奶奶同步,这显然不符合他的年龄特点。
爷爷奶奶疼孙子,必然会对他照顾有加,无微不至。这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成了一句空话,也会造成孩子动作慢。
聪明妈妈对策
生活的压力让很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带,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必然会影响孩子,等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往往会后悔莫及。
13、工作忙不是借口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拼命工作是为了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保障,其实对孩子来说,和父母在一起更重要。在孩子心中,“只要和妈妈在一起,什么都可以不要”。所以,父母不要再把工作忙作为借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确实,如果家庭都照顾不好的话,如何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呢?
14、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
父母要常带孩子到社区、公园玩耍,让他多跑、多运动,培养健康开朗、乐观向上的品格;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给他创造机会认识小伙伴;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竞争心理,引导孩子适当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结语:
家有磨蹭的孩子,的确是让人头疼。不过,只要用对方法,磨蹭的孩子会很快给父母一个意外精细的。面对磨蹭的孩子,关键在于用心“改造”,多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同时,还要耐心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好,为加速“改造”磨蹭的孩子奠定基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391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