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引导孩子的竞争意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行为习惯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时下的中国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从成年人的社会际遇层层渗透,从研究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哪一个年龄都不轻松。拥有良好的竞争心态,是当代人必修的功课,那么,如何引导孩子竞争呢?我的理解如下:

1 父母作为引导者心态的调整

著名画家陈丹青说:“中国人总是一代代自己失败了,然后就去逼孩子,孩子长大又失败了再去逼他们的孩子,这就是愚蠢。”坦率地说,陈丹青所说的现象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了。父母希望孩子为自己争气、弥补自己人生的遗憾或者在自己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总之潜意识中是充满功利心,如果孩子不成功很不开心甚至大发雷霆。对自己人生越无奈、越遗憾,对失败越恐惧的父母,往往就越急功近利。殊不知,功利心恰恰是最大的障碍,父母们患得患失放不下,孩子们畏首畏尾方不开,哪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小事。

实际上,父母把绝大部分心思放在了“要求”、“期望”孩子成功上,把少得可怜的心思放在了“帮助”孩子成功上。这是天渊之别的,前者重在事情结果的成功,后者在与孩子获取成功能力的增长。失败对于前者是痛苦的沮丧的应该受到责罚的,对于后者则是可以引来启发、反思和进步的。成功对于前者通常会引起对更大的成功的期望,以至于孩子恨透了父母的贪心而消减了奋斗的动力;对于后者则是值得庆贺的,下一个目标到时候再说,现在暂且不提。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2 引导孩子积极看待竞争

竞争应该是一件富有刺激的、让人紧张也让人兴奋的事情。固然胜利值得欢呼,失败让人无奈,但最值得回味的还是那中间磨人的过程,任何一个困难的克服,任何一次对自己的控制,任何一次费尽心机的计划,都是那么值得耐人寻味。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结果都会转瞬即逝,人生会面临无数的竞争和考验,没有哪一次可以决定我们漫长的一生。对于既定的结果,无论输赢,我们都不要太在意,而是应该看看我们能够发现什么、学习什么,当我们面临下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怎样做才会更好。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看重和享受竞争的过程,因为人生说到底就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的进步在于不断的超越自己,而不是和别人比高低。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3 什么是最好的状态

庄子在《达生》中有一个比喻,大意是:人们下棋的时候,用瓦罐作赌注,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带钩作赌注,人们下棋就迟疑和慌乱,用黄金作赌注,人们就会大失水准。技术本身没有变,而迟疑和慌乱是太看重外在的压力。凡是过分看重外在压力的人,他的内心智慧的发挥就被大大消减了。许多学生面临重要的考试都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许多运动员有足够的实力却总不能在大型比赛中获胜,就是这个道理。

竞争的获胜一方面靠良好的知识能力,一方面还要靠良好的心态(运气因素在此不做讨论)。越是重要的竞争,越是高水平的较量,心态就越重要。

良好的竞争心态至少包括三个因素:

A 有一定的兴奋和适当的企图心,但不是胜负心太重以至于患得患失放步开手脚;

B 对于外在和内心的干扰保持警醒并能有效排除,尽可能的集中所有的精力心思,高度关注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C 能够随机应变,尤其是能够面对意料之外的变化和挫败。
1234下一页阅读全文




4 如何帮助学习竞争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放松的介入竞争(包括考试、比赛和学习)。孩子贪胜惧败多是因为父母们太计较。不要奖励胜利、惩罚失败。如果孩子获胜,我们应该像孩子祝贺而不是奖励,也不要马上提出新的目标。失败了,切忌不要惩罚、斥责,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失败,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像摆脱失败。只有在孩子确定自己毫无希望达到成人的目标时,才会得过且过,放任自流。我们应该表现出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比如关切地问孩子:是不是很难过),然后在孩子有心情面对这件事时,和孩子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差距在哪里等。

其次,就是更多的练习,培养孩子“在场上”的感觉。通过充足的准备,培养孩子对于竞争的渴望和兴奋;通过反复的练习,增强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意志的顽强、策略的灵活。

根据孩子的愿望尽可能多的创造孩子参与比赛的机会。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借用其他形式。比如当孩子做数学题时,我们就引导孩子假想有一个和他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正在和他比赛,看谁能做的又快又好。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从电视上观看孩子喜欢的比赛,认真聆听解说员的分析,并一起讨论各个参赛者的个人特点和竞争状态。

总之,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更依赖于后天的练习,竞争的经验、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稳定的发挥都是需要经过多次磨练才能恰到好处的。

孟迁:劳动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 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1234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402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