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很多时候带宝宝外出,宝宝总是闹脾气导致父母无法完全放心就餐。父母是否了解宝宝的心理变化,如何让宝宝在公共场合也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呢?看看小编提供的妙招吧。
你带着宝宝到饭店参加同事聚会,因为有人还没到,所以大家只好聊天等待,而宝宝已经饿了,他要吃已经上桌的饭菜,你不允许,要求宝宝再等一会儿。这时,你的宝宝可能是什么反应?
①他生气地拍桌子或者踢椅子。
②他反问妈妈:“我饿了,为什么不让我吃?”
③他乖乖地坐在那里,什么事情也不做,什么话也不说。
④他开始翻妈妈的手提包,看看里面有没有好玩的东西。
⑤他盯着桌上的饭菜,禁不住吸吮手指。
⑥“妈妈说如果今天听话,明天就带我去游乐场。”他想了想,就自己出去玩了。
⑦他问妈妈要钱,自己到外面买了一个冰淇淋吃起来。
或许,宝宝还有其他表现,但是归结起来,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调节策略。在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大大小小很多挑战,其中一个经常性的挑战,就是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不同的人经常采取不同的调节策略,而不同的调节策略不但导致不同的调节后果,还会影响宝宝行为习惯以及性格、人格特点的形成。
根据心理调节策略的性质,可以将之分为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积极策略可以帮助宝宝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适应当前的新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理和人际关系。而消极策略则助长宝宝的不良反应,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也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家长要关注宝宝的心理调节策略,引导宝宝向积极方向努力,减少和避免消极心理状况不断升级。
宝宝常见6大心理调节策略
1.发泄:这是宝宝使家长比较尴尬和为难的极端方式,他会采取一些攻击性、伤害性、破坏性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宣泄自己的愤怒。除了①所表现的捣乱和破坏之外,其他还有尖叫、哭闹、摔打、骂人等消极行为。
2.被动应付:宝宝不主动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来调节面临的矛盾,而是被动地承受,什么也不想、不说和不做,只是发呆。如③。
3.自我慰藉:宝宝会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来排解心中的焦虑,如⑤,或者说一些假想的话来歪曲现实以达到安慰自己的目的,如“这些饭菜不好吃”,这是类似“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酸葡萄效应)的调节策略。
4.主动解决:指宝宝积极主动地针对问题和困难采取相应的行为,尽可能地帮助自己减轻压力,摆脱困境。除了②所表示的要求妈妈给出解释以外,还有口头反对、提出疑问、摆出条件、寻求合作、自己尝试(如⑦)等行为。
5.替代活动:指宝宝自己想办法转移注意力,采取一些分心行为,以忽略自己的需求。除了如④所表示的主动寻找玩具以外,宝宝还会有主动找别人话说、自己唱歌跳舞等行为。
6.重新思考:指宝宝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对事物的价值重新做出判断和选择,最终调节心理平衡,如⑥,宝宝“想了想”妈妈的话,在暂时的“小痛苦”(现在饿一会儿)和明天的“大快乐”(去游乐场)之间进行权衡,最后判断后者更有价值,经过重新思考,他愉快地调节了自己的心理平衡。
12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4125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