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宣扬儿童的隐私,会影响他们的自尊感和自尊心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我们常说“亲密无间”,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会产生拥挤和不舒服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所以,亲密“无间”是相对的,而亲密“有间”才是绝对的。

父母和孩子可谓亲密无间,但父母一般都会告诫孩子不要乱翻自己的东西,也不会把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告诉孩子。儿童也一样。当他成长到一定的年龄,例如5岁以后,儿童也会有自己的隐私。

父母必须知道,隐私是儿童成长的标志,儿童有了隐私,才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并会考虑独立负起责任。

大多隐私是羞于见人的。如果儿童的隐私被成人所偷窥,儿童会感到被控制或被监视,因此会缺乏安全感。如果成人特别是父母还要在他人面前宣扬儿童的隐私,会让儿童感到羞愧,无地自容,感到自己懦弱、被控制,因而影响到他们的自尊。

如果隐私长期被人侵犯,因表达能力有限,其愤怒和委屈的情绪长期压抑心底后,转入潜意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格变得内向,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对入园后的孩子而言,年龄越小伤害越大。


儿童也有一些隐私是积极的。例如,他想偷偷地做一件让别人吃惊的“大”事??这是儿童发展的动力,儿童会因此投入大量精力但乐此不疲;如果这件事成功,会让儿童获得极大的自信和自尊。这件事情做不成功,儿童也不会感到尴尬??因为没有人知道。

如果成人知道并说破儿童的心里秘密,儿童就会放弃这件事情??因为即使成功了,人们也不再“吃惊”;而做不成功,则有可能受到成人的耻笑。

因此,成人可以关注儿童的隐私和秘密,以便保障儿童的安全和正确发展,但不要轻易说破儿童的隐私。要让儿童有独自策划、实施、感受的自由??只要不危害他人和儿童自身的安全。

保守孩子的隐私,是对孩子的尊重。来自他人特别是父母的尊重,会明显增进儿童的自尊感和自尊心。

对于老师来说,宣扬儿童隐私也违犯国家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3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此条款明确规定了儿童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3 4 5 后1页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未成年人通信自由的保护权做出了规定。

儿童的隐私包括多个方面。

儿童的隐私是指孩子生活中一切不愿意为他人所知晓的事情,它大到父母离婚,小到晚上尿床。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的专家列出了以下8项:

1.身体缺陷。如平足、色盲、矮小、过胖、过瘦、眼小、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2.某些心理疾患。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也很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经的过失。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的感觉而不满。这些“过失”可能包括:过去拿过别人的东西,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4.被体罚的经历。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5.某些“丢人的毛病”。 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6.独处的小天地。幼儿们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独处的小天地,并将其视为自家的“私人领地”。如果家长未经孩子同意而在其“领地”里随便“检查”,在孩子看来也是对自己“隐私”的公然侵犯。

7.保存的“私房钱”。尽管幼儿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8.家庭变故。比如爸爸妈妈离婚、父母有外遇、失去亲人、父母犯罪入狱、爸爸好赌等事情都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摘自石家庄心理治疗咨询中心网站 3 4 5 后1页
如何保护儿童的隐私。

一是提高保护儿童隐私的意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隐私”从本质上来说,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完整人。他们同成人一样有隐私、有自尊,不愿意被别人嘲笑,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

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孩子,不讽刺、挖苦孩子;

对孩子的错误不在全班孩子面前宣扬,不当面议论,不大声批评。

当涉及孩子自尊心的事情,我们都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一想,要了解孩子们此时的心理状态,为他们创造安全的环境,避免无意的伤害。

二是在处理孩子生活问题时多加小心。大人要清楚哪些事情是幼儿的隐私,并注意保护,不能随便跟他人家说,不随意点评,更不能随便扣帽子、贴标签。如果是教师,更不得泄露和传播儿童的个人隐私。

案例:尿床的孩子(摘自博客作者佚名)

起床了,孩子们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这时,陈云走到我身边,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赵老师,我出汗了。”看到她那紧张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是尿床了,但又不好意思对老师说。我随他来到床前,看到被子确实湿了好大一片。我安慰他说:“出汗了没关系,一会儿我帮你把被子晾干了就行了。你先去小便。”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把她带到无人的床铺那里,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她腼腆地笑着对我说:“谢谢赵老师!”

这位老师就是尊重孩子,保护儿童隐私和自尊的好老师。

案例:别拿孩子的胎记当笑料

玲玲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玲玲的父母觉得很有趣,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爱在别人面前“展览”玲玲屁股上的胎记。

到了三岁的时候,玲玲对这样的“展览”开始表现出不耐烦,时常有抗拒的举动。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并没有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玲玲的表现越来越反常,已经发展到一见到客人就躲藏起来,拒绝大人的拥抱、抚摸。

客观地说,胎记并不是缺陷,但臀部是人体的隐私部位,胎记也不是孩子的骄傲,如果家长在孩子有了清晰的个体意识以后,仍然不顾孩子的感受,硬要让孩子展示自己的胎记,就会使孩子产生委屈和自卑情绪,性格也会发生变化。

案例:别私闯孩子的“小天地”

萌萌有一个玩具柜。从4岁开始,萌萌就不让家人碰这个柜子了,她的理由让大人哭笑不得:这是她的“家”,别人进去就是“私闯民宅”。奶奶担心孙女在里面放不安全的物品,便常趁萌萌不在家的时候打开柜子看看,其实里面就是普通的玩具娃娃、积木之类。萌萌的家人搞不懂为什么萌萌要对这个玩具柜保护得如此隐蔽。 3 4 5 后1页
这个柜子对于萌萌来说,确实不是一个普通的玩具柜,而是萌萌所说“家”。这个“家”对于孩子而言,和成人理解的“家”并无两样,都是不可侵犯的私人场所。那些玩具娃娃,也许就是孩子的“家人”;那些旧积木,也许就是孩子的“家具”。试想,谁愿意让自己的家人频频被打扰?谁愿意让家里的家具经常被别人扔掉?

作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拥有了这样一个玩具柜,并给孩子留一个从“硬件”到“软件”都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大人尽量不要去干涉孩子在里面放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认为有必要了解孩子“小空间”的情况,则应当向孩子说明,以“客人”的身份“参观”,以建议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对空间的使用,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案例:女儿的百宝箱(一位母亲的博客文章)

女儿有一项小秘密,那就是她的百宝箱——书包。那里是她收藏快乐的天堂,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统统装进了这个百宝箱。

起初,我出于好奇,想探个究竟。心想,什么东西能让女儿当宝贝似的如此悉心呵护?她一个3岁的娃娃,能有什么样的稀罕物?

女儿见我要走近她的百宝箱,疯也似的把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一脸挑衅的面孔说道:“这是我的东西,不给看。”

我笑着说,“妈妈不动你的宝贝,只是想看看里面装得什么东西,下次妈妈就可以多买一些给你了”。

女儿听后,半信半疑,最终还是“利益”战胜了“理智”,自豪的展示起她的秘密来了。只见里面有文具盒,彩笔,故事书,绘画本,钥匙链,小玩具,里面居然还装了梳子和小镜子。

看着女儿的悉心收集,让我不得不刮目相看,因为从来没想到她会把自己的这片小天地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干净利落。

得到了女儿的信任,也满足了内心的好奇,高兴之余也使我了解到了女儿的癖好——好美和爱学习。

在没有触犯女儿隐私的前提下,这位母亲分享了女儿的秘密。这位母亲事后感慨地说,很庆幸,在此之前我便懂得了如何去保护孩子的隐私,并学会以沟通的方式与孩子拉近距离,这样才能走进孩子那童话般的城堡里。

这位母亲的案例值得参考,但需要提醒地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如此顺利地获得儿女的信任,当我们也试图做这件事情时,要特别小心和谨慎,没有必要一定达到目标??如果孩子不愿意的话。 3 4 5 后1页
案例:别用过去的错误惩罚孩子

小东喜欢画画,最早的作品是从两岁起在家中墙上创作的“壁画”——原本洁白的墙壁被他用蜡笔东一笔西一笔地涂抹成了“大花脸”。不过,小东上幼儿园以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纸上画画,不再在墙上乱涂了。

然而,家里来客人时,爸爸总会指着墙壁上的污渍对客人说,“看看,这都是让这个淘气包弄脏的,这墙原来装修得多好呀!”每次大家都是哈哈一笑,但敏感的小东却羞红了脸。

久而久之,小东对画画失去兴趣了,在幼儿园课上画画总是草草了事,回家后更是不动画笔。

孩子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犯过的错误,因为那是他们的隐私。这位家长再三揭露孩子的“罪行”,不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让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误解??因为他不能分辨是“画画不对”还是“在墙上画画”不对。最后,孩子竟然放弃了画画。

如果父母在墙上挂满孩子“用纸画的画”,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进步,分享创作的喜悦,孩子还会在墙壁上作画吗?

案例:别不在乎孩子的信任

幼儿园放学后,森森偷偷地告诉前来接他的妈妈,“我今天对甜甜说‘我喜欢你’,甜甜亲了我一下!”

看着哑然失笑的妈妈,森森又连忙补充,“我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哦,你可千万别告诉爸爸!”

妈妈当时满口答应,不过,晚上还是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了爸爸。

爸爸又把这个“笑话”通过QQ发给了好几个朋友、同事。渐渐地,认识森森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喜欢开玩笑的叔叔见了森森就捏着他的脸逗他,“甜甜是怎么亲你的呀?”

森森很不高兴,发誓“再也不跟妈妈说幼儿园里的事了!”

妈妈很纳闷,这孩子的气性怎么这么大啊?

孩子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说明孩子把父母当成最亲密的人,但并不意味着孩子轻视自己的隐私权。森森的父母没拿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当回事儿,宣扬孩子的隐私,孩子不满意是正常的。

因此,当孩子对我们充满信任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打破这种威信。夫妻之间可以商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绝不能与其他人“分享”被孩子珍视的小秘密。如果孩子说“这个秘密只能告诉妈妈”,那么爸爸即使知道了,也要装作一无所知。

以上案例摘自北方网 3 4 5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4396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