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
“你真聪明!”
“你今天能自己收拾玩具了,真棒。”
“你长大了,能做好多事情了,妈妈真为你高兴。”
家长朋友,您认为以上这些表扬的话语哪些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为什么?
表扬一直被当做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有效教育手段而被广泛运用,但是,现在教育实践中也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因表扬不适宜所带来的后果??
1.容易使幼儿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
成人(包括家长和教师)是幼儿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幼儿的评价与态度会被幼儿当做自我评价的主要甚至是惟一标准。为了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提高自我价值感水平,某些敏感的幼儿会注意成人的好恶标准,并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取悦于成人。
长此以往,这类幼儿容易形成悦人型人格倾向。由于长期的“看别人眼色行事”,这类幼儿往往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长大后其情绪极易受别人的态度与评价的左右,因而常常生活得不快乐,不自信。
2.容易使幼儿形成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幼儿,他们由于受表扬过多而形成了好胜好强、追求完美的人格倾向:他们总要争“第一”, 不允许自己有失败,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听不得别人受表扬。这类幼儿忍受不了挫折、过分追求完美,而生活中又不会存在完美,那么,他们未来的生活势必不会太轻松、太幸福。
3.降低幼儿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价值感水平。
当成人因幼儿成功而表扬他们聪明时,孩子就会暗自推测:当我失败之时,我就是愚笨的。因此每当失败的时候,幼儿就会变得沮丧、自我价值感降低。他们还会变得非常脆弱,兴趣、坚持性和抗挫折的能力都会显著下降。有些人认为表扬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其实,若表扬运用不当,它是会间接降低幼儿的自我价值感的。
与成人相比,成长中的幼儿尤其需要表扬和来自他人的肯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是如何既强化了幼儿良好的行为又避免表扬的弊端呢?笔者认为,除了平时我们强调的表扬内容要具体、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外,还请家长注意以下两方面:
1.表扬要针对幼儿行为的过程,而不是个人特质和行为结果。有项心理学研究把对儿童的表扬分为三种方式:
A.针对儿童的整体或人格特质(个人取向),比如 “你真棒!”“你真聪明!”等。
B.针对儿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所运用的策略(过程取向),比如 “你真努力!”“你用的这个方法很好!”等。
C.针对儿童行为的结果(结果取向),比如 “你做对了!”“你干得真好!”等。
研究结果表明,第二种方式即过程取向的表扬效果最好,结果取向的效果次之,而个人取向的效果最差。
原因何在?那些受到个人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面临新的任务时,更愿意选择能使自己成功的任务而避免选择可能失败、但能使自己学到一些新东西的任务,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保留住自己在别人眼中聪明的印象。而且他们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自己很笨,很无用。他们大多会表现为放弃努力,心灰意懒。
而受到过程取向表扬的儿童则往往会致力于自身的努力,尝试各种完成任务的策略和方法。他们更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而不是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表现出更好的坚持性。个人取向和结果取向的表扬都没有给幼儿留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容易使幼儿患得患失。因此,我们提倡过程取向的表扬,即引导幼儿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肯定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和尝试各种策略的行为。
2.表扬时要避免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比较。
家长在批评幼儿时,往往容易拿幼儿与幼儿作比较,希望达到“激将”的目的。但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速度和方式,简单的拿幼儿与幼儿比较不仅很难起到纠正幼儿不良行为的目的,还往往容易使幼儿丧失自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而在表扬幼儿时,家长也容易在无意间把幼儿的目光引向别人:“你比邻居家明明聪明多了。”“你今天跑了个第一,下次还要保持住啊!”岂不知幼儿一旦形成眼睛老盯着别人、与别人比较的习惯时,他就不会活得自在和轻松,徒增许多无形的压力和烦恼。
让幼儿自己和自己比,让他产生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这才是表扬的最主要的目的。“你今天能自己吃饭了,真好!”“你最近画画真有进步,再努力一下,会进步更快!”这才是适宜的表扬。
适宜的表扬不与幼儿的人格特点和行为结果“挂钩”,而只看中幼儿的行为过程。因此幼儿在接受到表扬的信息后不会感到有压力,而是感到还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更加努力或继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所以,适宜的表扬的特殊作用在于能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经常受到适宜表扬的幼儿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自怨自艾。用适宜表扬法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能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正常的,在挫折面前他们会变得自信、坚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458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