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螳螂嘴、马牙”: 在新生儿口腔的两侧颊部都有一个较厚的脂肪垫隆起。有的孩子很明显,老百姓俗称“螳螂嘴”。有人认为“螳螂嘴”妨碍婴儿吃奶,要将它挑掉。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脂肪垫属于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仅不会影响宝宝的吸奶,反而有助于宝宝的吸吮。
在宝宝的牙龈上,有时会看到一些淡黄色米粒大小的颗粒,被俗称为“马牙”,有人习惯将它用粗布擦掉。所谓“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形成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几个星期后会自行消失。不会影响婴儿吃奶,更不会影响将来乳牙的萌出。
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非常柔嫩,容易破损,“螳螂嘴”或“马牙”是不能用针挑掉或用粗布擦掉的。否则,细菌会由此侵入引发感染,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二、乳房肿大:新生儿不论男女在生后的几天内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大,甚至分泌少许乳汁样液体,有人习惯将奶头挤压,特别是女孩,认为不挤压乳头,以后就不能给后代喂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新生儿乳房肿大是由于生前从母体中得到雌孕激素、泌乳素等,这些激素刺激了乳房肿大和泌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处理,生后2-3周就会自然消退。挤压乳头易造成感染,其后果同上。
三、蜡烛包:在我国民间有将新生儿的手和腿用布或小被子包住,再用带子把整个身体捆成一个结实的小包,俗称“蜡烛包”,认为这样能预防“罗圈腿”。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罗圈腿”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佝偻病而引起,在医学上称为“O”形腿,与不打“蜡烛包”是没有关系的。婴儿被束缚后,限制了身体的活动,减少了肺活量,肺部发育会受到影响;胃部受到挤压,胃肠蠕动受阻,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捆绑更限制了宝宝的肢体运动和肌肉发育,手指不能触摸周围的物体,不利于宝宝的触觉发展。
四、挤掉初乳:在产妇初次喂奶时,有些老人们会让她将初乳丢弃,认为初乳稀薄、不干净。经过前两段的课程培训,大家已经了解了母乳的成分,初乳中含有大量抗体,能增加婴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过敏。另外初乳比成熟乳中的脂肪、糖的含量低,而蛋白质的含量则高于成熟乳数倍以上,这适于新生儿的消化吸收,适于新生儿的需要。所以,初乳对婴儿的作用是任何乳类无法替代的。保证新生儿在出生后能吃到初乳特别重要,将初乳挤掉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五、机械的定时哺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强调要定时定量的喂养,其实,这样机械的定时喂养是不符合婴儿生理需求的。我们知道新生儿胃容量很小,大约只有一个鸡蛋大小,少量多餐才符合孩子的需要。同时,经常的吸吮能刺激乳汁分泌得更早、更多、更快,使妈妈有足够的乳汁喂哺婴儿,还可以预防胀奶和乳腺炎。
如果还有人再嘱咐你按旧方法做时,你不妨用科学的道理说服她,试试看,这并不难,对自己和婴儿都有好处的事大家都应去宣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4954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