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不少宝贝都有迷恋一种东西。
想像着安安“咚咚呛”的样子真好玩呢。多多很少能自己安静地玩儿,特别喜欢跟我和他爸爸一起玩儿。没有我们也得跟姐姐一起玩。他打保龄球时,也是像安安指挥你们一样指挥我:“妈妈,你到保龄球瓶那边吧”,还知道心疼我:“妈妈,你搬个椅子坐那儿吧”,然后他来打,打倒的瓶子让我:“妈妈,你把瓶子抽(姐姐的方言,扶的意思)起来吧。”还要求我摆成“一排”或“三角形”,打倒了瓶子我得鼓掌,有时我眼睛开小差溜到旁边的报纸上,他就非常不满地说:“妈妈,给我鼓鼓掌”。打倒的瓶子他会问我:“妈妈,打倒了几个”或“还剩几个”。当然我只能趁机教他十以内的加减法喽。
我很认同安安妈妈说的这既不是“多多的保龄球敏感期”也不是“安安的秧歌敏感期”。但我知道既然孩子这么痴迷于这一种东西,肯定是这种东西里面有什么因素满足了孩子的某种需求。如果像安安妈说的,是模仿的敏感期,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迷小汽车,有的迷保龄球,有的又迷“咚咚呛”呢。如果说这是因为给每个孩子提供的环境不一样,那为什么别人家都有保龄球,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没迷上这个东西呢?我也觉得孩子的某种爱好真的跟他的天生性格或气质有关,我们做妈妈的应该发掘并加以引导,才不致于埋没了孩子,不过真正实施起来却觉得没有头绪啊。
haoping 的回复: (写于10/30/2002 10:38:02 AM)
多多太棒了!好好培养一下哦,说不准又一个保龄球新星就此诞生。对运动感兴趣多好呀。嘟嘟对车的迷恋一直持续到现在,有增无减,算起来有两年了吧。去哪里都要带好拿的那十几辆车,晚上睡觉还要抱着几辆。一回家就扎车堆里了,在外面一看见没见过的车眼睛就直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敏感期,但不算坏事吧,就当是培养爱好。
悄悄 的回复: (写于10/30/2002 1:15:56 PM)
你利用孩子对某种物品或玩具的喜欢,我们可以开发很多“项目”,比如用笔画保龄,锻炼手眼协调和运笔;我们可以设计不同款的游戏,用不同质地的物体的碰撞来了解物体的不同材质;让孩子自己用积木拼搭保龄道等等,总之,利用孩子对某种的玩具、游戏或用品的喜爱,动脑筋全方位地开发孩子的潜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6640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