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心理应激和遗传因素有关。焦虑主要表现有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孩子在情绪上多表现为烦躁、哭泣或吵闹,无论在饥饿或饱餐、寒冷或温暖、倦怠或清醒之时均哭闹,难以安抚和照料,不易抚养。大一些的孩子常表示害怕、恐惧,或有大祸临头的不祥感觉,在行为上表现胆小、不愿意离开家人、惶恐不安、哭泣、拒绝上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多有呼吸急促、闭气、胸闷、惊慌、头晕、头昏、出汗、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腹泻、便秘、尿急、尿频、失眠、多梦等。
根据发生原因和表现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
分离性焦虑
多见于学龄学儿童。当与亲人分离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甚至多数孩子常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而发生危险,将会发生意外的事故,会有大祸临头使自己与亲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去幼儿园,即使勉强送去,也表现哭闹、挣扎,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如呕吐、腹痛等)。
过度焦虑反应
表现对未来过分地担心和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如担心完不成学业,担心考试成绩差,怕黑暗,怕孤独,常为一点小事影响情绪而惴惴不安、焦虑、烦恼。女孩子多见。其个性为胆小、多虑、缺乏自信心,对事物反应敏感,同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社交性焦虑
孩子每当与人接触或谈话时会紧张、害怕、局促不安,尤其是当接触陌生人或在新环境,表现持久而过分紧张不安、烦躁焦虑,并企图回避。此类孩子从小恐惧上幼儿园,年长者怕上学,怕见老师和同学。若勉强到校也不与同学接触,单独一人站在墙角边,明显有社交和适应方面的困难。
对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首先应查明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或幼儿园教育因素或“母爱”缺乏因素。可求助于心理医生,家长应配合医生的治疗,消除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弱点或神经质的倾向。
(本文来源:育儿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6640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