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孩子需要性别角色教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性别教育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专家观点

  
孩子需要性别角色教育

  
所谓性别角色教育,是指不同性别的人应该与社会关于性别的“原型要求”相适应。虽然当今社会追求男女平等,但这种平等是在尊重自然性别特征前提下的平等发展,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性别无差异的平等。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这在心理学研究中叫做“双性化”发展,而不是“中性化”。

  
有专家认为,“中性化”不一定是坏事,但“中性化”是要综合男性和女性的优点,而不是男人女性化和女人男性化。性别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作为一门课程搬上课堂。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增加社会生存的砝码,一些女孩子被教育得越来越“强势”,一些男孩则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呵护,反而养成了文弱、多愁善感、“娘娘腔”等习气。家长不要认为生出来是男孩,以后就一定会从生理、心理上成为一个男孩,孩子需要更多的性别角色教育。

  
我们在性教育方面,往往局限于性生理教育,忽视了特别重要的性别角色教育。如果这种“阴盛阳衰”的现象长期存在,从长远看会导致社会性别结构的不平衡,不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

  
专家建议

  
“双性化”教育,优势互补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女生整体上成绩比男生好,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女生细致,那么男生就只能保持粗犷的性格吗?当然不是,女生的这种优秀品质很值得男生学习。这也是说性别教育虽不容忽视,但是也不要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特点),只会限制他们智力、个性健康全面地发展,最终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劣于那些“双性化”的男女。“双性化”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但是这个理念被很多家长所误解,实施“双性化”教育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首先,父母要经常查看自己的语言与行为是否有性别认识偏差,并随时纠正,以免自己的语言传递给孩子消极的信息。比如,高中一年级开始学习立体几何,很多女孩甚至其父母就可能这样认为:女孩的空间想像能力差,学不好。因此父母就应该注意调动女孩学好立体几何的积极性,坚信她们一定能学好,这样,父母本人消除了对孩子性别的偏差,就为培养孩子“双性化”人格奠定了基础。

  
其次,要消除孩子自身存在的性别认识偏差。初中学生中,许多女孩受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影响,对理科学习(如数学和物理)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焦虑和畏难情绪。此时,父母应帮助女孩端正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学习态度,勇于去面对数学和物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强调数学和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她们知道这两科学习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升学和就业;还要帮助她们改进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她们在这两门学科上取得成功。

  
另外,父母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和同龄的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为男女孩创造交往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双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顺其自然和避免走极端。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必须顺其自然,切忌威逼强迫,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另外,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要是男孩学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为“假小子”。

  
在对孩子进行“双性化”教育过程中,有两点特别值得父母注意:一是要以孩子的性别角色所具有的性格特征为主,然后再兼容异性个性中一些优秀的东西,这样有主有辅,孩子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性格优势,绝不能本末倒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6816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