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感的需求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没有什么比给予孩子安全感更重要的。他们在害怕的时候,难过的时候,饥饿的时候是不是有人能敏感的发现,能及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环抱和关注。
孩子在婴幼时期,更容易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给他一个很坚实的拥抱,用双手环抱他,让他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身体贴近他,是最好地让他感受到你的爱的方法。
2) 交流的需求
婴幼儿时期,孩子表达自己的方法和能力都有限,他们更经常用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语言来刺激孩子的感官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发育。宝宝渴望有人和他说话并且认真地听他发出的呜呜啦啦的声音,仔细读懂他们脸上泛出的各种奇怪的表情,哪怕是发呆的样子,都需要我们认真地看,认真地听,并认真地和他们交流。
为了达到满足宝宝安全感和交流的需求,我们在表达自己爱的时候需要遵守三个基本规则:
1. 建立固定的沟通模式
* 比如说给宝宝读书讲故事,每天也许只有15分钟,但一定要坚持,这就是建立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模式的开始。
*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上充满着一股独特的味道,这就是妈妈的味道,自己不在的时候,也可以让房间里或者孩子周围弥漫这样的妈妈味道,孩子也会觉得安全。
* 还有就是在宝宝出现不同情绪的时候,例如开心或伤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重复地给他唱一些歌,把这些歌曲录制下来,当我们没有办法陪伴宝宝的时候,可以用音响设备让宝宝从歌声中感受爸爸妈妈的存在。
* 爸爸妈妈在宝宝心里不同形象的建立是从婴幼时起开始的,比如说爸爸回家后的用力拥抱就非常重要,在宝宝心里,和爸爸玩耍实际上是孩子和爸爸的交往模式。所以,爸爸回家后在肢体上和孩子之间的玩耍非常重要。
* 而妈妈的表达则更多地偏向于语言和情绪的交流。一天的工作忙碌后,回到家里,最重要的就是拥抱他,用力拥抱你的孩子。和他说话,告诉他你一天的生活,自己在忙碌的时候还是惦记着他,告诉他明天自己要干什么,自己有多想念他。也可以把一些烦恼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当孩子看着你的时候,他心里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情和你对他的爱。
2. 保持沟通的多样性
建立传统模式后,我们需要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变。比如说时间充裕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玩玩,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算带他去什么地方,他也不会记得。实际上,孩子每一次和新鲜事物在一起都会对他的发育有所帮助。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我们可以随机增加一些和孩子交流的内容。
3. 延长有效期
当没有时间和孩子共处的时候,想办法突破空间的束缚,让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有效期变长。比如说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把相片印在枕头上。宝宝睡觉的时候感觉爸爸妈妈就在身边。我们还可以录制我们想对宝宝说的话,让家里人在一定的时间给宝宝播放,然后让宝宝看着自己的相片,听着从录音机传来的声音,这样的方法也能让宝宝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面对孩子不要有愧疚心理!
如果我们和孩子都在家里,但仍然是孩子干孩子的或者是由老人或阿姨看着,我们看着电视,聊着闲天,这样的垃圾时间再多也没有实际效果,所以虽然职业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如何高效运用,如何让自己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也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工作忙碌的父母因为自己不能用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都会有些愧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我们可能会溺爱孩子,毫无条件的满足了他的各种不合理的需求,其实这样的满足是填补了我们自己的内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youjiao/584491.html
相关阅读: